百家讲坛称“袁腾飞没有抄袭”
网易读书频道两个读者调查的结果耐人寻味:对于讲史中能否加入小说虚构这个问题,有近一半的人认为“不可接受”;而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袁涉及抄袭事件时,则有近一半网友认为“只要节目好看,无所谓”。
长期负责“百家讲坛”栏目的央视制片人万卫曾经说:“我们不对主讲人在学术问题上做太高的要求,只要他的演讲能够吸引观众就行,只要他自己讲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
此番大众的反应显然印证了万卫的观点。“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视频最早出现在“优酷网”上,那时网友反响平平,有人曾留言评论说“老师在台上讲得挺起劲,下面学生都没什么反应”,怀疑又是一个网络推手的杰作。而被央视发现登上荧屏之后,这个留着小平头的年轻人成为近两年“百家讲坛”栏目收视率最高的几个主讲人之一,甚至超过了易中天。
在“百家讲坛”执行主编王咏琴看来,袁腾飞是一个“合格的主讲人”,他讲的东西观众“感兴趣、听得懂”,而这正是一档自我定位为向公众传播知识和思想的电视节目所需要的。“我们不是一个权威学术讲座。”王咏琴说。
然而,这次网友们纠结的不仅仅是“是否学术”这个问题,尽管从于丹讲《论语》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是否抄袭?”“讲史能不能加入虚构?”“常识性错误为何如此之多?”等在课堂上不曾遇见的问题困扰着突然成名的历史教师袁腾飞。截至本报发稿时,袁腾飞的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王咏琴对《中国青年报》表示:“袁老师没有抄袭。”她说袁平时很少上网,通过传统途径阅读书籍,从没有看过《柔福帝姬》。对于网易读书频道详尽列出的“雷同之处”,王表示“两边文字没有10个字以上相同”。
支持袁腾飞的网友说:“什么抄袭不抄袭,如果没有袁老师,谁还知道那个被抄袭者?”王咏琴也认为,《柔福帝姬》的作者有意借袁腾飞这个名人炒作自己。
但是拍砖的远远不止一人,批评也并非止步于抄袭这个问题。早有网友批评袁的演讲中出现不少基本的史实错误,比如说檀渊之盟辽对宋称臣,对宦官童贯的外貌描述有误等,说他“不懂装懂,轻浮草率”。而他为了“生动还原历史现场而加入虚构”的做法,也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反感。复旦大学历史系宋史学者姜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袁缺乏“起码的道德自律和学术真诚”。
文化评论人魏英杰说,袁腾飞很难直接作为抄袭的典型,这件事更多反映出“百家讲坛”的定位问题,以及读者对历史的认知混乱。“把小说当历史,把讲坛当学术,把课案当作品,乱得一塌糊涂。”
“百家讲坛”近几年制造的诸多学术明星总是遭到各式各样的抨击。于丹被十博士联名抵制,阎崇年签售遭“掌掴”。媒体称他们为“学术明星”,不少人拿学术的严格态度来要求他们,但是在王咏琴看来,他们只是为大众普及传统文化的人而已。王咏琴说,曾有儒学研究会向她提出于丹讲座的种种谬误。王咏琴反问,你儒学研究会成立许久默默无闻;于丹讲了7天,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论语》,“为什么还要苛求呢?”
王咏琴说:“火一个灭一个,红一个毁一个。为什么大众对影视明星如此追捧,而对传播文化的学者这么苛刻?童贯有没有胡子真的这么重要吗?”王咏琴非常担忧的是,“‘百家讲坛’主讲人连续遭拍砖的现象,将导致学者们因为怕自己成为舆论攻击的‘靶子’而没有人愿意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
而中国社科院历史学者雷颐则表示,普及知识必须以准确和严肃为坚守的底线。“如果是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娱乐化,就不要说自己是普及知识。如果是为了严肃地普及知识,就不要过分追求收视率。普及错误的知识,不如不普及。”雷颐说。雷颐还认为,类似学术明星遭到拍砖的例子,更大意义在于对传媒人提出了反思要求,而不完全是学者的问题。“学者可以去娱乐,做明星,但是传媒要说明这是娱乐。就好比如今一些讲历史的电视剧,一开初说自己是‘正剧’,经人指出史实错误,又讲自己是‘戏说’。不同时候说不同的话,这样不好。”雷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