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5日
星期

王海鸰:韩寒有潜质,郭敬明是奇才

实习生 商凝瑶整理 专栏主持:燕舞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5    [打印] [关闭]

    

    王海鸰:编剧、作家。代表作有电视剧《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

    “我很喜欢读《简·爱》、《乱世佳人》—尤其喜欢《简·爱》里面大量的风景描写,这种描写是情景交融的,和托尔斯泰的不一样。比如天上的云,英国漫长的冬天,甘草地等等,我都喜欢。”

    王海鸰回忆说,那时候译者翻译一本外国著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杨绛在她的《干校六记》中提到,翻译《堂吉诃德》历经22年。如今,王海鸰根本不会去看外国译著。“今天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明天中文版本就已经上市了,这样神速的翻译著作能看吗?它就是得了‘外星奖’我也不会看。”

    王海鸰苦于自己不懂外文,好像被阻挡在一道墙外,不能直接感受外国作品的魅力,但是她也绝对不会接受一本粗制滥造的译著。“我记得当初看《乱世佳人》就看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我先看的那个版本翻译很差,在文中连中国的俗语都用上了,像什么‘此地无银三百两’之类,根本让你感觉不到读的是外国人的作品。我当即扔掉了这本书,跑到书店买回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乱世佳人》从头开始看,能感觉到它很贴近原著。”

    王海鸰觉得,新中国成立后的这批写作者,还有下一代的写作者,“都很难超过我们的前辈”。她看书一般是很专注的。会反复地读钱钟书的《围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金锁记》。现今出版的书籍她看得很少。“我自己在思考,为什么当今社会就没有能在创作上超过张爱玲、钱钟书、老舍他们的人呢?我给自己这样的答案:我们这代人的生活波澜壮阔,经历过许多大起大落,可是我们文化底蕴不够,没有形成连贯的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他们的生活又太单薄了,除了上学就是上学,没有大起大落;我们的前辈既有文化底蕴,又经历了国家战乱,具有双重经验,所以我们无法超越。”

    王海鸰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仍然有创作的欲望,甚至有更多的人在进行创作,但是好作品有限。并不是因为现在的人不如以前的人,而是因为这是一个平静的时代。“我觉得‘80后’的韩寒还是可以的,他是一个很有写作潜质的人。《三重门》证明了韩寒走的路是对的,我看的时候很惊讶于他的天才模拟。他后来的作品我也读过,觉得都没有超过《三重门》。”“郭敬明的文章我也读过,我觉得他是一个商业奇才。”

    王海鸰说,郭敬明的作品对于某个年龄段的读者是需要的,每个年龄段的读者需要读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你不可能让一个小学生去读张爱玲,但是不能因为小学生不看张爱玲就否定她作品的文学价值,同时更不能因为有很多人买郭敬明的书,就承认他作品的文学价值。年代就是个衣服,文学的标准和人性的标准是不变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