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送,并不说明90后不行
刘畅
国内高校陆续开学,没能独立报到的孩子和陪送的家长,一时成了媒体批评的对象。一所高校的体育馆里近400名陪送家长睡地铺的画面,引发了广泛热议,而为了鼓励新生独自报到,有的高校还以100元现金奖励的方式加以倡导。
这样的舆论话题并非今年独有。近年来,大学新生报到都成为每个秋天不能不说的故事,而大多数人所持的观点是:大学新生,大多十八九岁了,报到应该自己来;而到了学校,像报到手续、拎行李、铺床铺这样的事情,也应该自己动手。大学新生若不这样做,将面临着许多人的批评。甚至有专家发出感慨:“90后”的孩子如此缺乏自立能力,怎能担当起社会责任?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批评角度对大学新生和家长并不公平。对于很多家庭而言,上大学是孩子长大成人的标志性事件。从此,很多孩子就会离开父母,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而在孩子入学时,父母怀着一种好奇,与孩子一起走进学校一睹新校园,应该是人之常情。在很多父母看来,为孩子铺一次床、拎一次行李是依依不舍之情的自然流露,并不能说明孩子的生活能力强弱。
本来,在孩子上大学时,发现其缺乏自立能力,并将其上升为一个堪忧的社会问题,是一些专家的独到见解,从社会批评的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但若将其作为热闹的媒体话题,年年加以强调,就显得冷静有余而常识不足,缺少人情的宽容和人文精神的温暖。
中国人有临行送别的传统,而今,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崛起的城市经济、快捷方便的交通,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生的生活,包括送别的方式。媒体在关注大学新生报到时,除了从社会批评的角度出发,还应该多一点理解“新式送别”的平常心,不要动不动就将问题上升到对整个“90后”群体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