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3月1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两会特刊

公开改革方案才能消除恐惧感

委员联名建议:慎重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本报记者 刘声 吴晓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3-1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我国的3000万事业单位人员,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大量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两会期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话题,是连日来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2009年年初,广东、上海、浙江、山西、重庆5省市获批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调查表明,如果教职工和医务人员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试点方案不作调整,相关问题将成为影响教育和医疗卫生系统乃至社会稳定的隐患,改革也难以顺利推进。”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苏立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全总经过一年的调研发现,事业单位职工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养老金的大幅降低,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虽然试点方案也提出“事业单位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以补足改革后可能损减的部分,但许多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都是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创收能力无法与企业相比,对“补差”很可能力不从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算了这样一笔账:北京理工大学每年要给2500位退休教师补充6000万元,才能使每位老师拿到与现在的离退休工资相当的钱,而北京理工大学的学费总收入才7000多万元。

    “这项改革信息不公开,忽视利益协商原则,几乎听不到权威部门的任何说法,使得一些高校教师和医务人员对改革有恐惧感,认为一改革就必然损害自己的利益。”王晓龙委员说,这也是广东等地出现“教授提前退休潮”的原因。

    两会期间,苏立清作为第一提案人,联名多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慎重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提案》。

    “这项改革应放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后,特别是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再推进实质性的试点比较适宜。”苏立清说。

    刘玉明表示,“改革方案应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涉及职工切身利益,要设立必要的民主讨论和审议通过程序,充分听取事业单位职工群众和工会组织的意见,取得广泛的社会共识,以保证改革方案顺利推行。

    苏立清建议,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一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上,应尽可能地将决策的过程向全社会公开,针对公众可能产生的疑问释疑解惑,做好舆论引导和政策解读工作,以免误读误判,引发不必要的社会震荡。

    “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不宜降低。”苏立清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不是“甩包袱”,制度的制定和设计应有利于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团结和稳定大多数知识分子,留住高层次人才。养老金制度对于人才的流向和队伍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