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1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调查

红楼梦又热 70.7%的人更喜欢87版

调查发现,完整读过原著的人更喜欢87版《红楼梦》,比例高达81.5%
本报记者 黄冲 实习生 向楠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1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随着电视剧《红楼梦》重拍和演员海选,各地掀起“红楼热”。其间,10余所高校加盟的“北京高校红楼梦学会”在北京成立,学会集中各高校之长传播《红楼梦》文化,为高校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普及红楼知识提供平台。图为高校红学迷在学会启动仪式上表演民乐《枉凝眉》、《葬花吟》等曲目。 CFP供图(资料图片)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正式播出前,中国政法大学研三学生张轩就迫不及待在网上先睹为快。看了几集后,他觉得这部电视剧简直是“一部有声小说加上几张会动的幻灯片”,于是开始转看87版《红楼梦》。这一看,立刻在宿舍内掀起一股“红楼热”,同学们每天在寝室播放87版,如今已放第二遍了。

    新版《红楼梦》的播出,让不少像张轩这样的年轻人重温87版《红楼梦》。论坛上,网友们一次次地讨论87版,不厌其烦地探究它的一切细节,包括音乐、选角、服装、造型、道具……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312人参与),69.2%的人看过或正在观看新版《红楼梦》。在看过新版的受访者中,70.7%的人更喜欢87版,12.1%的人更喜欢新版,12.7%的人表示两个版本“都喜欢”,4.5%的人表示“都不喜欢”。

    受访者中,“80后”占61.1%,“70后”占25.9%;38.1%的人完整读过《红楼梦》原著,54.4%的人读过一部分,7.5%的人一点儿没读过。

    读过原著的人更喜欢87版《红楼梦》

    分析发现,在完整读过《红楼梦》原著的受访者中,更喜欢87版《红楼梦》的人占81.5%;在读过一部分原著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下降到62.0%;在没读过原著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仅为39.3%。

    可见,越是熟悉原著的人,越喜欢87版《红楼梦》。

    87版为何备受推崇?调查中,受访者首推“演员气质纯粹,符合书中人物的气质、味道”(85.5%);52.9%的人表示是“演员演技精湛,角色活灵活现”;47.1%的人认为是“尊重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40.7%的人认为好在“音乐唯美,感人肺腑”。

    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杨欣,刚进校就加入了学校的“《红楼梦》研究会”。这两天她一直在欣赏红楼梦贴吧里发布的87版剧照和视频截图。

    “光看着这些图就感觉仙气扑面而来,真是神仙般的人物。”她说,87版《红楼梦》的演员,站在那儿不说话,你也知道谁是谁,“现在那些演员为了演而演,小姐演得像丫头,丫头反而个个拿着小姐的款儿!”

    “大家都感觉那音乐没法超越。”聊起87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教授孙伟科认为,对87版的成功,音乐起了很大作用。一些经典场景的处理也非常成功,比如湘云眠芍、黛玉葬花、双玉读曲、宝玉挨打。“你看87版的宝玉挨打,把小说里感动人的地方,都给表现出来了,比如贾政的矛盾、贾母的愤怒、王夫人的无奈,这些重要的细节都拍得非常认真、成功。”

    他同时表示,87版是经典,但也需要新的影视经典来超越。经典名著过一二十年重拍一次,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时代变了,制作条件、可利用的元素也变化了。在变化的环境里,需要有更丰富的元素满足大家对名著的进一步期待。

    新版《红楼梦》做到超越了吗?“还不能这么说,要看哪些方面。”孙伟科表示,87版最成功的角色塑造是宝玉、凤姐、贾母,这三个都是响当当、能够站起来的人物,带动了整部剧,可看性很强。新版却没有任何一个演员突出,宝玉、宝钗、贾母、王熙凤等都显得平平。大家简单做个人物对比,就会感觉是倒退。

    公众心目中87版的亮点有:“深得精髓”(38.5%),“叙事好、吸引人”(34.8%),“服饰、道具、布景等精致逼真”(32.8%),“台词白话、容易理解”(26.7%),“没有拘泥于原著,有自己的探索创新”(12.6%)。

    喜欢新版《红楼梦》的受访者认为其吸引人的地方有:“有时尚、现代感,符合当下人的品位”(42.7%),“服饰、道具、布景等精致逼真”(38.1%),“演员年龄较符合原著”(25.4%),“采用原著文言文台词”(23.3%),“大量采用昆曲元素”(21.8%),“严格遵照于原著”(14.5%)。

    孙伟科说,新版《红楼梦》确实加上了很多现代因素,在氛围渲染、人物群像塑造、一些场景和冲突情节的处理上,还有可圈可点之处,扮相、化妆、服饰也非常考究。

    但也有重大失误,比如王夫人、薛姨妈头饰后面细细碎碎的东西那么多,这种装饰哪是大家贵妇呢?“我们看的时候,也感觉如坐针毡。”

    近年来重拍的经典好评率仅为20.0%

    “说不尽的《红楼梦》,拍不尽的《红楼梦》。”在东北师范大学《红楼梦》研究会组织者王红箫教授看来,这绝不会是《红楼梦》最后一次被翻拍。在新的文化时空里,经典又会有新的表现可能,人们自然就会有翻拍的欲望。

    调查中,36.7%的人表示赞同重拍经典,25.2%的人反对,另有38.0%的人表示不好说。

    对于近年来重拍经典的质量,受访者的好评率仅为20.0%。其中,认为质量“很好”的只占4.3%,认为“比较好”的占15.7%。45.6%的人认为,近年来经典重拍的质量“一般”,22.2%的人认为“比较差”,12.3%的人认为“很差”。

    此外,46.0%的人表示,87版《红楼梦》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创作环境纯粹,没有太多外界干扰”。

    “商业因素干扰的说法站不住脚。”孙伟科说,如果都把出不了好作品归结为体制、社会风气浮躁、商业投资上的急功近利,那什么都可以不干,什么都可以胡干了,永远出不了好作品。

    他表示,“新红楼”以及由此形成的“红楼热”,会加速《红楼梦》的重拍。“希望能在新版的基础上完成一次超越。再拍的话,我希望拍得从容一点。要给导演充分的时间,对原著有深刻的理解。87版的成功就在于这一点。感受的深化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的。”

    调查显示,公众认为改编名著要具备的首要因素是“保持原著的艺术性,避免过多商业化”(74.5%)。70.4%的人认为在经典重拍过程中“制作团队应对原著怀有敬畏之心,充分理解原著的精气神儿”。

    武汉大学教授李建中说,经典因为被大家熟知而没有悬念,就需要靠原著的精髓来吸引观众。这种情况下,重拍者对原著精气神的把握,表演者对原著中人物的理解与传达就成为关键。

    名著改编还应具备哪些要素?调查评出的三大要素为“剧本、角色都应精挑细选,不可‘戏说’‘解构’经典”(58.7%),“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精粹的资源”(51.0%),“保持相对纯粹的创作环境,不受外界干扰”(44.8%)。

    孙伟科说,经典名著改编,只有艺术上成功,才能在商业上成功。你现在趁着这个热潮,在电视上还可以播个十几遍,但真正的考验在三四年后,“热潮”退去后还能不能几百遍地播,是非常严峻的考验。“87版《红楼梦》从拍摄成功到2005年,重播了700多遍。”

    原著为何还能吸引那么多年轻人

    1984年出生的江微,至今记得小时候省出好几天的早点钱,买了87版《红楼梦》歌曲的正版磁带,其中那首最长的《葬花吟》,她曾记得滚瓜烂熟。

    “那会儿还在上初中,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纪,老觉得自己就是林黛玉了。如今整天为生计奔波,《葬花吟》早忘光了,那点儿红楼情怀也抛诸脑后。”这次“新红楼”上映,让她有些触动,想重温一下《红楼梦》。当年的磁带早已寻不见,江微点开网上的视频,听到《葬花吟》中的那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突然热泪盈眶。“这些年吃尽了生活的甜与苦,到现在才真正理解了大观园里的女儿们,对命运的无奈与挣扎。”

    《红楼梦》为何至今还能吸引那么多年轻人?李建中认为,这是因为年轻人能在《红楼梦》的故事中获得“替代补偿”。“拿学位、就业、成家……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现实而功利,这也正是《红楼梦》批判的。贾宝玉在男人的世界中是‘废物’,在女人的世界中却是英雄、情种。他将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爱恋,更将爱视为神圣,超越了一切仕途与功利。这正是现在的年轻人缺少的东西。”

    调查中,34.2%的人表示,新版《红楼梦》及各种争论,让自己“更想看87版《红楼梦》”;33.3%的人认为“新红楼”让自己“更关注、了解《红楼梦》”;28.9%的人认为让自己“想去读《红楼梦》原著”。

    有人说,“新红楼”代表的是“80后”、“90后”的审美情趣。但在本次调查中,仅有19.3%的人认同这一说法,49.5%的人明确“不认同”,31.2%的人觉得“不好说”。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80后”、“90后”更不认同这种说法——53.4%的“80后”、“90后”对此不认同,认为自己“被代表了”,这一比例在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仅为42.0%。

    孙伟科认为,真正的艺术不必迎合某一群体的审美情趣。“对于《红楼梦》,大家总说‘原汁原味’。实际上,永远不会达到原汁原味。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会这么要求?大众在面对流行文化时是一个趣味和标准,面对《红楼梦》时,就是另外一个标准。这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珍惜、爱护和崇尚。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这种神圣的心理很可贵,不应该冒犯。”

相关文章:
“新红楼”与原著貌合神离要怪应试教育?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