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2010年终特别报道

大火中的上海媒体

本报记者 刘万永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2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2010年11月16日,上海,市民拍摄失火的胶州路公寓。

    沈井韦摄 

    CFP供图

    “出大事了!胶州路高层大火!请你马上到电视台,参与点评直播!”

    11月15日17时,接到上海电视台“看看说说”栏目组工作人员的电话时,胡展奋还不知道发生在上海胶州路上的这场大火。

    “不算大事吧?”作为《新民周刊》主笔,胡展奋每周总有一两次到“看看说说”栏目当嘉宾。作为“重量级”的媒体人,他更熟悉上海媒体。他不明白,电视台怎么会直播当地的火灾?“高层着火,又不是第一次,最多烧个几间,至于动静这么大?”他想。

    “烧得厉害!直播车已经在现场了!”工作人员简略介绍情况,“28层高,教师集中居住,烧透了,目前已有8人遇难!”

    15日14时许,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大楼突发火灾,当时,这幢大楼正在进行外部装修。就在几个小时后,这场让58人遇难、70多人受伤的大火几乎吸引了全国关注的目光。

    胡展奋赶到上海电视台时,直播还在继续。看着整幢大楼烧得像个“灯笼”,他傻了。“胆子够大,电视台好样的!”胡展奋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浓烟滚滚,甚至能看到楼里的人直接被火吞噬,让人无比震撼!”

    事实上,15日14时45分,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宣克炅就到达火灾现场。一个小时后,他的手机、相机被水浇坏,手提摄像机因进水短路,带子取不出来。新闻中心主任袁雷指示:拿不出来就砸!后来“把摄像机大卸八块才取出了带子”。

    16时左右,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3批记者、3辆卫星直播车分别抵达火灾现场、静安区中心医院和指挥中心,之后甚至动用了直升机进行航拍。16时38分,直播开始。

    稍后,第一财经频道开始了持续时间更长的直播,很多广告因此被撤。更快的直播出现在网络上。

    火灾发生后十几分钟,14时30分,新民网根据网友报料发出了第一篇稿件,是所有媒体中抢发的第一篇新闻稿件,随后推出微博直播。

    15时20分,新民网率先推出视频直播新闻。3个小时内,第一条新闻的点击量就超过6000个IP,4000多人次参与微博直播。

    “凭我的经验和感觉,电视台一般不会直播。我心里因此充满敬佩。”做完节目后,胡展奋给他的领导打电话,建议《新民周刊》派出记者。

    “全国人民都在等着看明天的上海报纸。”15日23时09分,《东方早报》副主编孙鉴发出了一条微博。

    此前,《新闻晨报》文艺部副主任李建中在微博中写道:“今晚,有很多人期待着看明日的报纸,但谁又知道明天上海滩的报纸究竟能够做成什么样呢?每个报社的老总,这一刻恐怕都在作最艰难的权衡。衷心期望各报纸能有勇气,最大限度地将事实呈现出来,也期望管理部门在这一特殊时刻能够理解市民和记者的心情。”

    这条“围脖”被转发了300多次。

    16日,《东方早报》派出至少8名记者,用了12个版报道这次大火。《新闻晨报》、《青年报》等上海本地媒体也用多个版面进行报道。

    《新民周刊》显然受到了触动。16日一大早,胡展奋就接到了领导的电话:“我一晚上没睡觉,都烧成这样了,现在不是死了8个,是死了40多个!心痛呀!左邻右舍都上去了,你该出手了!上!”

    按惯例,《新民周刊》要在当晚付印。时间太紧,胡展奋立即通知几名年轻记者一起赶赴火灾现场。17日,《11·15大火烧痛上海》出现在最新一期《新民周刊》上。

    与此同时,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关于火灾报道的指示在上海媒体人中广泛流传:媒体应及时、准确地报道火情。

    随着更多媒体的介入,此次上海大火的更多真相被揭露出来。

    17日,网友根据《东方早报》、《新闻晨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的公开报道,绘制了“静安区建交委将3500万元的工程分工细图”。短短几天,该图在新浪微博中罕见地被转发了19745次,评论1792次。

    短暂的宽松之后,媒体报道回归了常态。

    18日零点,孙鉴在微博上写道:“上海媒体,不准掉头……明天以后,我们一起做失踪者。”此后,多数媒体人的发言转到了网络上。

    回顾上海大火发生后前三天的表现,胡展奋的意见是:“满意”。

    “上海媒体人也是有新闻理想和追求的,更有人之常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全国同行的尊重。”胡展奋说,“活着的人有权知道真相。恰恰是媒体及时充分的报道舒缓了公众的情绪,更重要的是遏制了谣言的传播,所谓谣言止于正常报道,我看,倒是管理部门,这次应该好好感谢上海的媒体!”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博士认为,上海媒体关于大火的报道,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媒体报道灾难,管制策略和报道空间粗略的变化轨迹:最早是“天灾要从正面报”,后来是“天灾可报、人祸不报或少报”,这次则是“天灾可报、人祸也可报”,有实质上的突破。尤其大火发生当天,网络上就立即出现控制报道或低调处理的传闻,但第一财经频道、新民网进行了直播,第二天上海的《东方早报》《新闻晨报》各用10多个版进行报道,这种“意外表现”其实是具有突破意义的。二、过去是“喜事在办,坏事不报或者晚报”,这次广州亚运会在办,上海大火照报,也改变了每逢大事保持和谐舆论的传统。

    张志安说:“这说明突发事件发生后,满足公众知情权比营造形式上的和谐更重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