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1年1月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调查

涨头衔不涨工资 74.2%的人感觉进入“头衔通胀”时代

70.5%的人承认在人际交往中看重头衔,75.5%的人认为“头衔通胀”会让人们更加争名逐利
本报记者 王聪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1-01-0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湛江日报》曾报道,湛江不少高校的大学生热衷派名片,引发网上一片争议。有网友认为,大学生派名片有利于“推销”自己。但也有网友表示,部分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或满足虚荣心,在名片上打印自己没有的头衔,有的还印上自己在社会兼职中的“高级代理”、“地区经理”等虚名,是一种不诚信行为,应引起社会重视。漫画:邝野

    提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昕:用假的东西忽悠别人,获得利益,是一种诈骗。如果我们不对通过虚假信息获利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惩罚,“头衔通胀”现象就会愈演愈烈。这不仅会给青少年造成恶劣影响,还会让靠虚名就能轻松获得财富的观念越来越重。

    如今,一些企业喜欢向员工派送各类唬人的头衔,一个小公司都会涌现多个市场经理、运营总监;一些人也会想方设法在自己的名片上加印各种头衔。这些情况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头衔通胀”。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93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9%的人感觉当今社会“头衔通胀”现象普遍,其中38.4%的人表示“非常普遍”。

    80.9%的人认为“头衔通胀”源于当前社会重权

    “我们公司只有几十个人,就有七八个‘总’。”上海市某公司职员吴莉告诉记者,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公司里只有俩人是真正的老板,给其他人安上“总经理”、“总监”等头衔,就是为了让他们出去谈业务方便一点儿,“没办法,现在社会上就认这些称呼。”

    湖北省某大型电器公司销售经理范巍巍发现,现在瞎印头衔的,往往都是一些小公司或者个人。很多名片上的“客户经理”、“大区总监”,其实就是业务员。所以,他如今接到类似唬人名片后,只是一笑而过,“在路上就扔了”。

    不过,范巍巍也承认,名片上的头衔就像“敲门砖”,“我们谈业务都想跟公司的‘一把手’谈,所以才会注意名片。如果不是‘一把手’,只是业务经理或者主管,我不会花太多时间跟他周旋。我知道他们没有决定权。”

    本次调查显示,70.5%的人坦言,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看重头衔。

    “头衔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陈曦说,“项目经理”当然比“业务员”听起来更专业,更有发言权。这也能满足员工自身受尊重的需要,一个“膨胀”的职位,也可能带给员工更多的资历证明。

    据了解,其他国家也曾出现过“头衔通胀”的情况。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公司无力支付员工更多的薪水,就给他们提供晋升的机会,以此留住员工。

    陈曦认为,目前我国“头衔通胀”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一种情况是公司发展的需要。原来一个岗位对应一个职能,当企业逐渐壮大时,一个岗位对应很多职能,就需要全新的职位名称。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不能为员工提供升迁或加薪的待遇,只能给员工“涨”头衔。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出现“头衔通胀”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官本位”,很多人将地位和级别对等起来。“如果职衔太低的员工去见客户,客户一是会觉得自己‘跌份儿’,另外普通员工也没有‘拍板’的权力。所以,现在有些企业有两套职衔的管理方法,一种对内,一种对外。”

    “中国人特别好面子,大家在与人交往时都看重头衔。普通员工成为‘地区经理’,不仅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开展业务,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满足虚荣心。”刘昕说。

    “头衔通胀”现象普遍的原因有哪些?调查中,80.9%的人首选“社会重头衔,其实就是重权力”,其次是“虚荣心作祟”(67.9%),52.9%的人选择“单位创造头衔满足员工升职希望”。

    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满足员工受尊重的需要”(36.3%)、“单位希望员工认识到所负责事务的重要性”(33.2%)、“经营理念的体现”(18.6%)、“行业人才紧缺,拔苗助长”(14.4%)等。

    68.7%的人反对“头衔通胀”

    “‘头衔通胀’对人才的长期管理和培养很不利。”陈曦指出,企业应根据职能定岗位,在做人才梯队和后继人才选拔时,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虚设职位,会带来很多模糊信息,制造混乱。

    陈曦说,“头衔通胀”也不利于员工的自我定位。在“通胀”的头衔中,员工容易迷失自己,毕竟这样的头衔和个人的实际能力不完全对等。这也会引导和暗示人们争名逐利。他建议人们在对待头衔时,应有一颗平常心。

    “头衔通胀”会带来什么后果?调查中,人们评出的前三位是:“会引起社会浮夸之风”(79.5%)、“更加争名逐利”(75.5%)、“头衔贬值”(70.5%)等。另有15.8%的人认为,这有利于营销,9.8%的人认为“涨”头衔有助于员工承担更多责任。

    “也许每个人都会说‘头衔通胀’不好,但具体到你自己身上,你会怎么办?”范巍巍曾看到一张朋友的名片,“名片上写着某某商贸公司‘总经理’,再往下看,公司地址就是他家的住址。我很清楚,根本就没什么商贸公司存在。后来问起朋友,他说自己在倒腾点儿小生意,为了赢得别人的信任,就印了这样的名片。”

    “为了增加信任而用假头衔,是不是很搞笑?”但范巍巍觉得,这一现象很常见,很多人的生活压力太大了,都在拼命给自己加码,“不这么做,很可能就没生意。”

    调查显示,74.2%的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头衔通胀’的时代。面对这种现象,69.0%的人表示反对,仅有10.9%的人表示支持,其他20.1%的人表示无所谓。

    在刘昕看来,“头衔通胀”反映了社会普遍缺乏诚信和规则,人们的价值观出了大问题。“为什么人们说出自己名不副实的头衔时,一点儿都不脸红害臊?”在很多会议上,刘昕发现,一些做咨询和培训的人,会很坦然地拿出印有某某大学“客座教授”的名片,“其实有些人只是去作过一场讲座,怎么就成教授了?更奇怪的是,这么明显的欺骗,也没人去查问和惩处。”

    “很多人说这是包装,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假头衔。用假的东西忽悠别人,获得利益,是一种诈骗。”刘昕认为,如果我们不对通过虚假信息获利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惩罚,“头衔通胀”现象就会愈演愈烈。

    “不诚信的人得到好处,大家就都会去效仿。这不仅会给青少年造成恶劣影响,还会让靠虚名就能轻松获得财富的观念越来越重。”刘昕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