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短信焦虑症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白领对节日发送祝福短信感到“焦虑”。有部分白领本希望在春节这样的假期通过发送祝福短信的方式让领导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或者与久未联系的客户和潜在客户搞好关系,但又担心祝福短信内容千篇一律、无趣而适得其反。有人甚至在节前几天就开始盘算给谁发,哪些人可以群发、哪些人要写得独具匠心一些。
别说发短信的人要得焦虑症,收短信的人也快被轰炸出“短信提示音焦虑症”了。节日期间收到的上百条短信,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群发产品。其实,接收短信的人要的并不是幽默、新颖的段子,就算再有文采的短信,一经群发,也变得廉价起来。他们更想要的,其实就是一句说给他一个人听的真诚问候。
早起一小时,上网“淘”节课
如今,在网上找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国际一流名校的公开课视频已经不是一件难事,《博弈论》《幸福课》《人性》等课程让你“宅”在家中就能体验到完全不同的世界。为了坚持学习,一位豆瓣网友发起了“每天早起一小时,网络公开课天天上”小组,如今,该学习小组的成员已超2000人,小组成员还搞起学习竞赛活动。
学习本身是很有乐趣的事情,道理入心那一瞬间的快感让人迷恋。在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门槛越来越低的年代,没时间、没机会学习不再是借口。学习资源的公开让每个人获得了平等的机会,却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学习距离——不会再有人像上学时那样要求你去读什么书,而是靠你自己去发现需要读什么。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每个人都学会享有的。
“求分短信”火爆期末
“××老师您好,很冒昧地给您发短信,我是××班的×××,很荣幸上了您的课。自从上了您的课,我就对这门课充满了兴趣,这次考试由于我先天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完成考试,希望老师能够谅解,衷心祝愿老师身体健康,新年快乐!”最近,在网上被大学生冠名为“期末考试期间发给老师的短信模板”被疯狂转载。期末考试结束,考试成绩让人纠结,据说,有同学成绩还真“上升”了,但也有老师回复:“请继续努力。”
其实,求“感情分”不只这一种方式,有更聪明的人平时就和老师保持良好关系,有事没事都发邮件给老师作认真思考状,这样就算没考好,也早已在老师心中留下好印象,保不住就能多赚几分。这可比那些“临时抱佛脚”的同学段数高多了。不管是哪种方式,在他们心中,这些交往成本远远低于认真学习的成本,可这难道是一件可以做成本核算的事吗?
小丑护理
据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型医院和心理诊所开始雇用“医疗小丑”。他们会陪同重病患者看幽默漫画、聊天,以此作为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这种“小丑护理”在以色列、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医疗中心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在儿童医院尤其常见。以色列的海法大学最近还设立了一个关于“幽默治疗”的学位项目。这些小丑医生通过笑声和幽默令患者忘记身体上的痛楚和心灵上的创伤,从而加快患者痊愈。
幽默治疗应该还属于研究阶段,其科学性和护理效果还有待考量。但开心与轻松的心情对于患者来说应该是无害的。如果作为一种治疗的辅助手段也无可厚非,当然还能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快乐和轻松的给予者是出于工作角度才这样做的,如果这都可以给患者带来好心情,那么作为患者最亲近的那些人,是不是更容易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