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2月1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对话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不能限制任何阅读者

本报记者 文静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19日   03 版)

    核心提示

    ■过去,图书馆创收的费用包括:读者卡工本费、读者卡年度验证费、读者存包费、自习室使用费、讲座门票费,以及文献复印费、文献传递费、文献检索费、光盘刻录费等等。这么多收费项目,读者意见很大,媒体批评不绝于耳。

    ■中央财政在2007年底,为国家图书馆一次性拨款9300万元,加上此前拨付的8500万元,使得2008年国家图书馆免费服务得以顺利进行。

    ■所有进入图书馆的人只有一个身份,就是读者。图书馆没有权力、也不应该去区分谁是乞丐、谁是拾荒者、谁是学者、谁是官员。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国家保证基本投入之后,它在文献积累、人员培训、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技能等方面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人物档案

    陈力,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对话背景

    日前,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于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事实上,自2008年开始,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已率先在全国实现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成为全国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一块“试验田”。之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如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也先后免费向社会开放。

    在为图书馆免费开放叫好的同时,公众还在关注,如何让图书馆真正回归公众,吸引更多类型、更多层次的读者?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投入是否能支持图书馆运转的全部开销?公共图书馆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日前,就相关话题,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陈力。

    免费开放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青年报:如何评价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这在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陈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情,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这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等。历史上,较为有名的有西周的盟府、宋朝的崇文院、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这些图书馆,或面向特定官僚阶层、学者群体,或为私人提供服务,并非公共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解放后到1998年,国家图书馆称北京图书馆)第一次真正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是解放后。北京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冯仲云先生,是东北抗联的领导人、著名政治活动家,他提出向工农兵开放。当时,不仅取消了到北京图书馆看书的限制,而且采取很多措施,把服务提供给群众。解放初,北京修建官厅水库,北京图书馆专门派流动图书车,到工地为劳动者提供服务。

    尽管北京图书馆已经面向公众开放,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图书馆的服务面还是有限制的。比如,办借书证有严格限制,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的人,才可以办理中文借书证;高级职称或局级以上职务,才能办理外文借书证。可见,当时得到北京图书馆的借书证非常困难。

    第二次大变化是,1998年国家图书馆进行改革,取消对读者办证的所有限制,只要提供身份证,都能办理国家图书馆的借书证,同年实现全年365天开馆。这标志着国家图书馆面向所有读者开放。这一举措,使入馆读者人数急剧上升,2002年达到497万多人次,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2003年后,到馆读者人数开始急剧下降。

    到馆读者人数的再次回升,开始于2008年。那年,国家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实现了全面公益化。

    中国青年报:免费开放3年来,国家图书馆的读者数量等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力: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与2008年相比,在国家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增长62.5%;文献流通册次增长79.02%;网站点击次数增长408.47%;各类咨询增长78.3%;办理读者证卡增长39.23%;公益性讲座场次增长49.7%。

    设立名目创收是无奈选择

    中国青年报:免费开放前,国家图书馆曾经因为各种名目的收费,受到读者和媒体的批评。一些评论认为,图书馆作为公益机构,以资源垄断为手段进行创收,严重损害了其公益性质。维系图书馆正常运转的财政开销到底有多大?

    陈力:2008年在国家图书馆的发展中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国家图书馆的收费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国家图书馆的服务。因为,即使全馆1400多名员工的工资整年一分钱都不发,国家拨款也应付不了图书馆基本的开馆资金,这迫使图书馆自己创收,每年通过创收获得的资金给1400多员工发工资。

    这些创收的费用包括:读者卡工本费(每人20元)、读者卡年度验证费(每年10元)、读者存包费、自习室使用费、讲座门票费,还有文献复印费、文献传递费、文献检索费、光盘刻录费等等。这么多收费项目,读者意见很大,媒体批评不绝于耳。

    公众认为图书馆作为公益机构,理应提供免费服务。但是,所有服务都意味着投入,如果没有投入,“免费服务”就是一句空话。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图书馆界流行一句话,“以文养文,以文补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非常少,图书馆设立名目创收,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虽然“以文补文”部分解决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事业单位的运行经费问题,但同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图书馆的公益性没有得到体现,把负担转嫁给了读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

    中国青年报:国家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国家财政的负担情况怎样?是否能支持国家图书馆运转的全部开销?资金缺口怎样弥补?

    陈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中央财政在2007年底,为国家图书馆一次性拨款9300万元,加上此前拨付的8500万元,使得2008年国家图书馆免费服务得以顺利进行。目前,国家财政拨款能够基本满足国家图书馆运转的开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家财政提供的资金支持,只是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免费,这并不等于所有服务都免费。公共服务分两块,一块是免费的公共服务,还有一块是收取成本费的服务,比如复印,要收成本费,如果不收费,就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滥用。目前,国家图书馆也在考虑通过哪些途径,弥补经费不足,比如对文献进行深度开发。国家投入基本保证后,我们不能坐着吃、等着吃,要使资金效益最大化。

    中国青年报:通过对国家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探索,您对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有什么建议?

    陈力:毋庸讳言,经费问题是制约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因素。这几年我在全国政协的提案中,多次呼吁解决基层图书馆运行保证保障机制的问题,其中主要是谈经费问题,一是国家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另外一个就是社会各界的捐赠。在国外,对图书馆等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有一系列优惠条件的,我国虽然也有相关政策,但是缺乏可操作性。一些鼓励捐赠的法律,比如说遗产税等尚未出台。免费服务表现为对公众免费,但是实际上意味着国家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

    此外,国家通过一些公共服务项目,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使基层图书馆初步具备了服务条件,但各地区、城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基本服务人员配置等尚存在严重缺口,致使公共服务大打折扣。

    几年前,在西部有一个省级图书馆,到了冬天就没法开馆了,因为它没有钱烧暖气。还比如在西部的一些县级图书馆里,每年的经费最多能够解决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所以就没有其他服务可言,包括中央财政给它配备的计算机都没法开,因为如果计算机运行起来,每年电费就是一大笔钱。所以,这次国家在财政上做了安排,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图书馆给予经费上更多的支持。

    图书馆不能限制任何有阅读需求的人

    中国青年报:春节前,一条微博“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红遍网络,这个微博讲的是杭州图书馆的大门对所有人免费开放:平等、无障碍、免证阅览,浏览者、民工、拾荒者均可进入。很多网友在微博上表示了对馆长褚树青的敬意,把杭州图书馆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您怎么看这件事?

    陈力:我很赞赏杭州图书馆馆长的回答。图书馆是向所有人开放的,不能因为一部分人不喜欢另一部分人,而限制另一部分人来图书馆。图书馆不能限制任何有阅读需求的人,这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出发点。对公共图书馆来说,所有进入图书馆的人只有一个身份,就是读者。图书馆没有权力、也不应该去区分谁是乞丐、谁是拾荒者、谁是学者、谁是官员。但图书馆也有对读者身份的区分,比如,大学生、研究生或普通市民等等,这是为了了解我们的阅读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在阅览室布局、服务政策调整、文献购买方面,获得更科学合理的依据。

    在国家图书馆,我们也看到过一些衣衫不够整齐的读者,有的是生活很困难,但也有很时髦的,比如穿着很暴露的。我想,如果穿得太暴露可能不太合适,到图书馆是希望追求知识,对知识要有敬重。公共资源,需要所有公众去善待。

    中国青年报:国家图书馆采取哪些措施提升服务,使图书馆的利用率提高,将免费开放落到实处?

    陈力:图书馆发展到今天,不单单是借书还书的地方。从图书馆发展历史看,最近10年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馆必须适应新发展,现代图书馆不能局限于传统服务。现在,国家图书馆的网上读者数量远远超过到馆读者数量,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访问量,这两年就提升了4倍。

    事实上,能来国家图书馆读书的毕竟是少数人,而且大部分到国家图书馆来的读者都是在北京工作生活的人,但国家图书馆不仅仅是北京人的图书馆,而是全国人民和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图书馆,基于此,我们要让全国读者都能享受服务,利用互联网是重要途径,近几年,国家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国家数字图书馆已经建设有电子图书、报纸资源库、精品图库、工具书库等13个数据库的数字资源。读者只要登录网站,便可读到国家数字图书馆拥有的23万种、46万册电子图书和全国各大报业集团的400余种核心报纸。对于研究者而言,数据库中还有覆盖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地区的信息资源体系,包括国内公认的精品工具书2000余种。在视频资源数据库,读者可以看到、听到近万场视频学术报告。

    我们希望利用国家图书馆的地位,引领全国公共图书馆界提升服务,用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把全国的公众图书馆带动起来,通过资源共享,让更多的读者受惠。要实现公众资源的合理使用,真正让读者免费享受阅览服务、文献流通服务等基本服务。

    就全国来说,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国家保证基本投入之后,它在文献积累、人员培训、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技能等方面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不能限制任何阅读者
语录
复旦千分考,应试冲击“撞南墙”
中考增加体育后学生肺活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