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家堡隧道提前贯通,卓资一号隧道提前贯通,中铁十二局集团二公司集包铁路增二线的青年团队第一次在集包铁路增二线建设中连克两大“拦路虎”,为全线按期建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2009年春节刚过,中铁十二局集团二公司拿到内蒙古高原南部丘陵地带的集包铁路增二线部分工程任务,一级项目经理、隧道施工专家李五红被任命为第三项目部经理。管区只有区区7.85公里的第三项目部,为什么会放一位“重量级”经理坐镇指挥呢?这是因为姑家堡、卓资一号两座隧道不仅是全线最长隧道,而且还是地质条件最差的高风险隧道,最有可能成为全线挡道的“拦路虎”。但第三项目部不惧施工困难,顶狂风、冒严寒,拉开了施工序幕。
风多雨少、干燥寒冷、冷热不均是当地的气候特征,加之每年要等到4月中旬之后大地才能融冰解冻,因此尽管项目部早在严冬时就提前进行了大部分临建工程,并采取了“套拱法”等科学手段率先在全线进洞展开隧道施工。然而就在他们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拼搏之时,项目经理李五红又有了更重要的施工任务调离此处,第三项目部的重担压在年仅34岁的工程师雷海鹏身上。技术干部的使命就是解决施工难题,共产党员的作用就是迎难而上。没有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只有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坚定信念和行动。为了做得更好,雷海鹏上任后首先把施工队伍进行了重组,并按照工程难易程度把管区划分成多个责任区,管理重心向前沿延伸,“比学赶帮超”的内部竞争环境迅速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施工生产健康发展,第三项目部很快出现桥梁、隧道、涵洞、路基土石方等四处“开花”的喜人局面。
参加工作十三年来,先后参加过太原、天津、海南三座机场和著名的兰新铁路复线乌鞘岭特长隧道、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黔桂铁路扩能改造、达成铁路云顶瓦斯隧道等重难点工程建设以及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什邡市广岳铁路的抢险任务,从技术员、工程师到项目总工,一路走来,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成为技术和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也为他关键时候能“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过隧道的人都知道,隧道施工是怕软不怕硬。而全长2572米的姑家堡和全长1607米的卓资一号隧道恰恰是两座纯四五级围岩的砂砾岩隧道,岩石松散如豆腐渣,设计整个施工过程没有爆破,全部由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加之两座隧道均为大跨度双线铁路隧道、开挖断面大,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掘进施工,犹如每时每刻在刀尖上跳舞,分分秒秒都紧紧牵着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和上级的神经。重压之下,指挥若定。姑家堡隧道进出口处没有合适的弃土场位置,弃渣距离较长。考虑到当地为干旱地区,只要防、排措施得当,就可安全渡过汛期。于是在做好渡槽两侧排水设施的前提下,组织员工继续完善和实施从一、三号渡槽进洞的科学方案,巧妙地将全隧道分解为5个暗洞和2个明洞共7个小段落进行施工,既缩短了弃渣和进料运距,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实施“长隧短打”,明显降低了施工风险;卓资一号隧道原设计在离出口200米处开设一个横道,经过优化方案,项目部把横洞变为斜井、位置也向后移了近300米,从而使各作业面的施工任务更加均衡、便于有效地组织施工生产,产生了较好的综合效益;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针对两座隧道均为罕见的整体破碎软弱围岩且局部富水的实际情况,施工中始终遵循“先探后进、有疑必探、不明不进”的原则组织施工,并严格按照“短进尺、强支护、紧衬砌、早闭合、勤量测”的要求进行现场作业,保证了施工安全、优质向前推进。
然而高风险隧道,每前进一米都是对建设者智慧和能力的考验。进入2010年5月中旬后,当地的阴雨天意外地多了起来,山顶上的冲沟、坑凹变成了一个个水道、水塘,这对第三项目部穿越几百米的渗水围岩区造成了新的困难。危急关头,项目部主要领导每天24小时现场值班,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遇上破碎带,就采用中间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遇到渗漏,就采用超前锚杆管棚法施工;即使石质稍有好转也不冒进,始终遵循“岩变我变、尊重科学”的施工原理有序运作。在科学施工面前,恶劣的自然条件变得不再可怕了,令人生畏的“事故易发点”也被他们提前39天征服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2010年下半年,摸透了大断面砂砾岩隧道施工脾气的项目部领导率领员工掀起一场“施工风暴”。即在强化施工安全措施的同时,通过优化工序流程,让相关班组“合二为一”,实现综合施工、平行作业、立体“作战”以及实施作业班组、施工循环“无缝”交接等创新手段,把两座隧道施工推向高潮,月单口掘进90米、96米,最高达到创纪录的110米,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和业主的多次重奖。姑家堡隧道、卓资一号隧道分别于8月16日、9月26日提前顺利贯通。至此,集包铁路增二线建设中的两大“拦路虎”被彻底扫除,年轻的项目部全体员工书写一段属于自己的科学施工的传奇。
(周广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