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刘铮 江国成)“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不仅发挥了夯实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的战略作用,更是让百姓生活得到改善,使百姓更多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实惠。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造福2亿多人。“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安排中央投资590亿元,用于解决全国2.15亿农村居民及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卫生、教育领域的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改善了就医和就学条件。例如,中央安排专项资金41.5亿元,支持全国238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使城市居民能够就近获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央投入120亿元,支持中西部6658所学校的校舍改造,缓解了农村初中学生食宿条件严重不足的矛盾,约800万学生受益。
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总投资12.22亿元,国图二期已建成并面向读者开放。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总投资25.03亿元,工程已封顶。累计安排中央投资约39.5亿元,带动地方投入约25亿元,基本实现了乡乡(镇)有文化站的规划目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十一五”期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建成了武汉至广州、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开通了京津、沪宁城际铁路。纵横我国南北东西总长达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经过15年的建设已于2007年全部贯通。
科技领域的重点工程和项目,增强了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工程,国家投资超过95亿元,带动社会总投资近619亿元。国内企业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国际标准TD-SCDMA,这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已初步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我国还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CNGI示范网络。
节能重点工程和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有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十一五”期间,总投资约3566亿元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可形成1.5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943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约56亿元,带动1000多亿元社会投资,资源循环利用量可达1289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