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18年义务献血8万毫升,20多年捐助上千人

中国好人 怎一个“好”字了得

本报记者 董伟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02日   01 版)

    有人认为,王文清有副菩萨心肠。他18年义务献血8万毫升,相当于15个人血液的总和;20多年捐助困难人员1000多名,款额近50万元。2010年,王文清被选为“中国好人”。

    说起王文清,薛平丽泪流满面:“没有王大哥,我都不知道日子怎么过。”薛平丽有个患孤独症的儿子,不说话,不认人,连医生都放弃了,王文清却自掏腰包,不断鼓励她给儿子治病。

    王文清的弟弟王文林极力反对他一直以来的做法,甚至多次骂他。王文林的理由是哥哥“为父不慈、为子不孝”:2002年,王文清和老婆离婚后就将女儿寄养在老师家,至今近10年,“他是否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呢?”王文清还曾连续6年春节期间去山西吕梁捐助贫困的孩子,以致老母亲大年三十望着大马路,期盼奇迹出现,“他是否尽到了做儿子的本分?”

    对“中国好人”王文清,似乎不是一个“好”字能概括得了。

    “献血大王”

    40岁的王文清现为中石化江苏扬州石油分公司正谊加油站站长。18年前,正在南京打工的他看到报纸上急需血浆救人的消息,就立即赶到血站献血。不想这一献就是18年。“献点血对我来讲根本没什么,但很可能挽救一条生命。”他说。

    此后,尽管打工地点一再变化,徐州、南通、上海、太原……但是献血站从不缺王文清的影子。1994年,他进入中石化扬州石油分公司江都邓庄油库,开始固定义务献血。人们经常看到,一个1米8的大汉静静地躺在那里,两根注满了鲜血的平行塑料管,连着不停旋转的分离机。完毕后,他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表格,签上自己的名字,随手将200元补助放进了红十字捐助箱。

    从江都到扬州血站,20多公里的路程骑自行车往返需要3个多小时,王文清却经常在献完400毫升鲜血之后,一个人蹬上自行车,慢慢骑回家。

    2006年,得知每个人一个月可献一次血小板的消息,王文清又加入献血小板的队伍。如今,他已经捐献机采成分血30多次。

    18年来,王文清无偿献血8万毫升,相当于体内的鲜血轮换了15遍,可以挽救70条生命。

    扬州红十字会救护部副部长周春林说,2003年,王文清与扬州红十字会签下协议,“身后”捐骨髓、捐角膜、捐器官、捐遗体,成为扬州“裸捐”第一人。

    然而,家里人并不支持王文清。看到哥哥被人称为“献血大王”,王文林急了,他立即打电话给哥哥:“你觉得这个称号光荣么?幸亏母亲不知道,不然,她该多担心你啊!”王文清说:“我不缺这个名誉,我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

    实际上,王文林只是担心“过度”献血会透支哥哥的身体,在王文清的影响下,他自己也去献过血。

    吝啬与慷慨

    一双旧皮鞋,一部破手机,一辆车灯不亮、喇叭不响的摩托车。在朋友们眼里,王文清是个地地道道的“穷光蛋”。“要是他说请吃饭,请喝酒,你千万别当真。”双沟社区的徐德峰说,和王文清交往多年,他从来没有兑现过请客承诺,“都是我请他”。尽管如此,徐德峰最佩服的还是王文清。

    打开王文清的抽屉,200元、400元、1000元、4000元……数叠厚厚的汇款单“诉说”着这个男人心里炽热的情感。除了宿迁和周边乡镇,王文清帮助最多的要数山西吕梁山区的贫困孩子,如今那里有几所小学是他定点捐助的学校,受助的180多名失学孩子中有21人上了大学。

    来自山西汾阳市峪道河镇余家垣村的冯小军,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制造专业的大二学生。从小学3年级起,他就得到王文清的资助,从此他再也不用担心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上个学期,王文清又给了他2000元学费,“王叔叔对我只有一个要求,好好学习,将来工作后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然而,在王文清女儿心里,父亲的形象是复杂的。这个13岁的小女孩不知道爸爸天天都在忙些什么,也不敢跟爸爸提任何要求,甚至有时候要见爸爸一面都难。她画了一幅“静夜思”的画给爸爸。王文清似乎也感到对不起女儿,可是他觉得,比起那些贫困的孩子,女儿的生活仍然算是好的。

    有一次,徐德峰请王文清吃饭,正好他女儿也在。饭后,女儿要赶回寄宿的老师家,路途不近,徐德峰说,让孩子打三轮车回吧。王文清一掏口袋,有100元的,有10元的,有5元的。“我想,怎么着也得给孩子10块钱吧。不想,他竟然又摸出三个1元的硬币给孩子。我问,王文清,你捐给别人几千几百都不心疼,对女儿怎么能这样?他说:“不能让孩子养成坏习惯,够用就行!”

    王文清从小生活在一家三代6口人的贫困家庭里,他清楚地记得当年兄弟3人常在庄稼收割的季节,跑到农民的田里捡粮食的日子。本来,农民的地是不允许陌生人捡粮食的,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因此被驱逐过。那个时候王文清就想,将来等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报答好心人,要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

    “等女儿再大一点,我就带她一起去吕梁,让她看看真正贫困的人,我相信她有一天会懂我的。”王文清说。

    嘲讽与感动

    很多人不能理解王文清的行为。有些人认为他是为了“捞名声”做得“过了头”。非议从来都伴随着王文清,爱人也因此离开了他。可是,王文清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最幸福、快乐、开心的事,莫过于把自己有限的一生投入到为贫苦、痛苦大众谋福利中去,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王文清住在一处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里,除了两张床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墙壁四周挂满了名人格言和国际红十字会的口号,一个捐款箱也很显眼。王文清说,他爱读毛主席的书,尤其是“老三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段话他抄过无数次。

    事实上,跟随王文清的人更多。很多认识王文清的人说,在他身边,你能感受到一种磁场,也有人把它称做“王文清效应”,那是一种因为感动而寻求向善的力量。辽宁营口的货车司机高峰与王文清的相识纯属“偶然”。2010年的一天,拨错了手机号码的高峰无意中接通了王文清的电话,“我在外开卡车经常都是一个人,很孤单,一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是个很热心的人,于是就慢慢聊了起来”。 此后,两个人发短信、QQ聊天,数次接触之后,高峰也成了“好人王文清”众多“粉丝”中的一员,像其他“粉丝”一样,去年11月,他也加入了义务献血大军。

    早在1995年,刚进入扬州石油工作不久的王文清牵头组建了扬州市爱心奉献自愿服务站。身为站长的他东奔西走,从身边的人开始,一个个动员。他把自己的电话印在宣传册上,作为24小时公益紧急救助热线,发放到群众手中。如今,服务站逐步发展壮大,成员有100多人。

    对于家里,王文清也深知所欠甚多。今年春节,父亲70大寿,他早早地给弟弟电话:“老爹寿诞我来摆酒,你不要管了!”

2011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召开
我已从利比亚撤出约3.2万人
重庆:“共振”催生两新团建活力
“两个高工不如一个机关勤杂工”
中国好人 怎一个“好”字了得
“天宫一号”今年下半年发射
308家单位共倡“无烟两会”
上会记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