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3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错了,就坦诚道歉

冯雪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08日   10 版)

    两名政府高官在两会上诚挚道歉。

    回应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采取拉闸限电等措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这不是我们的初衷,这样的一些做法也是不妥当的,我也如实地向社会作出检讨。”

    谈及食品安全问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坦言:“现在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很不好意思,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

    公开道歉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还不多见。

    一来政治传统中,缺少民众监督的理念。不管是社会责任、道德良知、还是身份地位,“官”总是高于“民”,要引导、教化、管理民众。尽管民主政治理念正逐渐被接受,要完全做到“民”管“官”,尚需时间。二来,道歉意味着担责,也是对自身权威的挑战,加之复杂的官场生态,坦诚认错愈显艰难。

    高官的道歉,自然引起舆论关注,而所有官员代表在两会上的作为,也很容易成为“新闻”。王岐山说了句很幽默的话:“我的身份作为人大代表来说是审议,但作为国务院的领导成员,又是被审议。定位不妥呢就讲不好。”话里透出对自身定位的认知。这是官员代表们都面临的双重身份的冲突:作为代表,要审议、质询政府工作;作为官员,又要被质询、被审议。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只有代表,没有官员”,官员却注定要比普通代表受关注。面对更多的“被审议”,是其角色定位的必然。

    这不代表在日常工作中,就不需要接受监督。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确知责任所在,对过错心怀歉意,当是为官者的基本品格。要让质询和道歉成为一种常态,官员得经得起批评,敢于说“我错了”。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跟进,在制度尚有瑕疵之时,为政者的作为,会对结果起决定作用,甚至影响制度的优劣。

    谈及食品安全时,王岐山承认,现在好东西多得很,吃起来却有点不大放心。“越白的面还越不踏实,亮晶晶的大米也不踏实”。民众对此感同身受,并不说明政府毫无作为。“说句实话,我们的工作业绩很大,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也很大。以致于这个问题,我有时想起来都觉得没和人民群众、没和消费者讲清楚。”——王岐山的这句话,当是坦诚之语。民众批评与质询的目的,也是促进问题的更好解决,而非否定一切。

    政府不是万能的,它肯定会犯错。社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并没有经验可供参考;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中,博弈的每一方都需要作出牺牲。所谓成功的变革,通常以不改变现有的某些方面为条件,推倒一切重来,只可能是颠覆和混乱。

    我们对美好社会的期许,建立于并非毫无缺陷的人和制度之上,妥协和包容必不可少。现实社会,不会有一了百了的完善方案,更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理性者会在利弊之间寻找平衡点,他们会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行动上达成妥协,而不是求全责备,绝不让步。因方案不完美而拒绝接受,只会让问题悬而不决。在实践中不断改良,才可能接近理想状态。

    “我们还缺乏经验,工作上确实还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在工作的指导上也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对于拉闸限电,我们发现以后,也及时地作出了安排,制止这样的情况。”张平的说法,道出了纠正偏差的可行路径。

    出现失误和差错,官员有责任向民众公开道歉;接受官员的道歉,认可政府工作的失误,不因不完美而拒绝尝试和改良,对于民主政治而言,两者缺一不可。

冯雪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3月08日 10 版

错了,就坦诚道歉
有的代表从没翻开过预算草案
政绩冲动导演了农民“被上楼”
村小整合,农村孩子上学难
学生反映,市长代表谈对策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
看望隔壁的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委员
厉以宁建言警惕滞涨
“985”“211”已关大门
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