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民调:86.3%受访者坦言自己曾失信于人

当前哪些关系信任度相对较高?69.6%的人首选“家人之间”,其次是“夫妻之间”(54.4%)

实习生 吴曼至 本报记者 肖舒楠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12日   07 版)

    老人跌倒无人敢扶,折射社会信任危机。CFP供图

    近日,天涯论坛上的一篇名为“中国人之间的信任去了哪里?”的帖子,引发众多网友热议。网友们纷纷举例生活中诸多信任隔阂状况——去医院做手术不给医生红包不踏实;快递物品一定要当面检查物品签收……

    我们社会正面临信任危机?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674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人感觉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度低。其中,半数人(53.8%)觉得互信度非常低。

    调查发现医患之间和生意伙伴之间信任度最低

    复旦大学学生尹怀恩告诉记者,不久前他托一名自己“信得过”的同学代交作业。没想到对方一直拖着没交,致使他该门课程成绩得了“F”。“挂科对我影响很大,我很难再相信别人了。”

    尹怀恩说,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往往就是建立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上。从小事可以看出大节,只有在小事上不失信于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大信任”。

    本次调查中,98.9%的人有过他人或团体失信于自己的经历。其中,23.2%的人说类似经历“非常多”。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郭世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信任危机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假报表、假数字使一些政府部门失去调控能力;社会上频频出现挑战伦理道德底线的医药与食品安全问题;高校中的考试舞弊以及学术剽窃之风;部分干部履历中的假文凭、假学历现象越来越多;一些司法腐败问题导致老百姓对法律的信任感减弱……

    “前不久北京等地出现的‘抢盐事件’中,老百姓不相信专家,宁愿听信谣言,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出社会的信任危机。”郭世佑说。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认为,现在很多社会问题都与人们的诚信道德水平普遍下降有关。“我亲眼看见,一些要动手术的人,拼命往医生手里塞钱。医生要是不收,病人就不放心。”

    “另外,一些医生为了防止纠纷,总依靠高科技仪器为病人进行诊断,让病人接受可能有损健康的检查。因为有了化验报告,病人出了问题来找医院,医生就有据可查,不会惹祸上身。然而,医生越来越依赖仪器,不但会让自己的诊疗水平下降,还会推高病人的医药费用。”谢遐龄说。

    尹怀恩感到,现在社会的诚信风气比过去差远了。“很多老一辈人的人际关系简单而融洽。我奶奶说,过去谁家要是盖个房子,随便说一声,就会有很多人乐意帮忙。来帮忙的人不会想着回报,被帮忙的人也不会担心谁会‘顺手牵羊’。而在当前大环境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除了亲人之间还有信任可言外,其他人际关系都变得虚伪和脆弱。”

    当前哪几类关系间的信任度相对较高?调查中,69.6%的人首选“家人之间”,其次为“夫妻之间”(54.4%)和“朋友之间”(34.1%)。此外还包括:师生之间(27.5%)、同事之间(13.8%)、消费者和商家之间(11.9%)、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10.6%)。

    另外,认为“领导与下级之间”(9.6%)、“医患之间”(9.5%)和“生意伙伴之间”(9.5%)信任度较高的人,均不足10.0%。

    影响人们互信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郭世佑指出,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和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有讲诚信的传统,讲求“德性文明”。但近代以来,这种社会结构被逐渐打破。在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工业文明里的“逐利”被放大,而成熟的法制体系、商业诚信原则等,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近代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对社会诚信体系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郭世佑说,某些政治运动还鼓励和催生了一批说假话的人,因为说假话很可能得到提拔,讲实话可能被抓挨整,这是导致社会信任危机的一个历史因素,不可忽视。  

    “曾经,我们的一些社会发展目标全与‘物质’有关。”谢遐龄说,随着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人们会逐渐领悟精神财富的重要性。未来社会的道德风气或将得以改善。

    影响人们互信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本次调查中,70.7%的人首选“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度”;63.9%的人认为是“对不诚信者的惩罚力度”;53.8%的人选择“诚信教育完善度”;53.5%的人觉得关键因素是“法律环境”;32.8%的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另有19.0%的人选择“经济发展水平”。

    上海市某高校本科生杨晓,曾前往美国华盛顿特区交流学习。在她看来,社会诚信建设要依靠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美国在信用体系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我们在入校注册时,学校下发的很多表格,都要求我们填写信用卡号。只要我们做了有损诚信的事儿,比如回国前没有归还向学校租借的用品,未按照要求清理寝室等,信用卡上就会被扣掉一大笔钱。”

    对于如何修补和重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郭世佑认为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对民众进行人文素质的熏陶教育。“各级政府与单位的领导不妨先从自己讲真话,建立一种对说假话问责的机制开始,加大对各类造假者的惩罚力度,大幅度提高造假成本。另外,国家可以尝试建立诚信档案或诚信信息库,对不讲诚信行为记录在案,并进行相应惩罚。”

    郭世佑说,现在有一些人觉得“不诚信会占便宜”、“太诚信就玩不转”,这种观念值得警惕。因为一旦扩散成社会整体的取向,将导致社会价值的崩溃。要想维护社会有机体的正常秩序,就不能让投机者一次又一次地靠欺诈得到好处。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指出,要重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得从自我做起,“如果自己总是失信于人,别人会再不信任你了。同时,你也会不信任别人。这是有因果循环的。”

    然而,此次调查发现,86.3%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失信于人。仅13.7%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从未失信于人。

青年渐成“恐会族” 53.6%的人表示日常参会过多
民调:86.3%受访者坦言自己曾失信于人
民调显示近七成人支持白领摆摊
墨西哥企业解雇员工至少要付34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