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乡村拳会

本报记者 郑萍萍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03日   09 版)

    赵守荣(中)带领中外徒孙习练戴氏心意拳。戴氏心意拳以内向为特征。外形变化来自于内在劲力牵动,故在内劲上既讲内容又讲艺术,有“无法不含劲,无劲不见法”之说。

    中国传统哲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与美国上世纪风行的嬉皮运动所推崇的“回归自然”是契合的。

    中外习拳者在古槐树前感受自然之道。

    内家拳不重外形,但手法仍是十分细腻。

    戴氏心意入门持久单调的练法看似平常,其实一式又岂是简单的一式,其中自有气象万千。

    戴氏心意拳中的点穴橛。

    戴氏心意拳中的铁筷子。

    拳法只是个载体,通过身体去感受所谓的自然之道,通过练拳,提高为人处世的境界

    4月17日,山西太谷县北汪乡中咸阳村,13个月大的米拉成了这个地处晋中盆地小乡村里最受欢迎的人,全村老少争着抱一抱难得一见的“小老外”。此时,米拉的妈妈诺拉正和其他24名“老外”参加简朴而庄重的拜师仪式,在戴氏心意拳祖师爷的照片前,向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赵守荣行拜师礼。

    他们是赵守荣先生的得意门生吴忠贤在美国的再传弟子,此次来太谷拜师学艺,在太谷的近十天,每日六点便起来练功,直至深夜。

    戴氏心意拳发源于山西祁县,是戴龙邦师承前辈,结合各种武学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创下的。在心意拳学者李昌看来,心意拳的历史是一团乱麻,到处是难解的疙瘩。尤其在心意与形意的纠葛上,众说纷纭。

    为免于武林纠纷等原因,戴氏心意拳起初只传家人,极少传给外姓人。到了第四代传人戴奎,因其无后,加上门派封闭渐有改变,传于高升祯等人。赵守荣是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系祁县鲁村人,15岁拜高升祯为师,从理论、内功心法、拳法用法,全面继承了戴氏心意拳的精髓。如今,年过七旬的赵先生精神矍铄,但并没有通常所理解的习武之人的气势,反而一举一动似有迟缓,带着悠然自得,其弟子也多是文质彬彬。这和戴家拳的特点不无关系。

    戴氏心意拳顺大自然客观生化规律,以天地阴阳之平衡,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论为精髓。由内催外,拳法以内向为特征。外形变化来自于内在劲力牵动,故在内劲上既讲内容又讲艺术,有“无法不含劲,无劲不见法”之说。形变是劲变的表现,劲变是形变的母源,练拳实质是修炼内劲。

    对于没有武学基础的人,乍看戴家拳很难理解它的好,甚至觉得其拳法过于单调、不雅。拜师仪式上,赵师傅笑言,自己年轻时贪玩调皮,不安心练习戴家拳,东摸摸西摸摸,涉猎过不同门派,直至二十八九岁,才渐渐悟出戴家拳的好处,老老实实地练习,从此40多年,几乎一日不曾间断。

    “其实,戴家拳是越看越有味道,看进去了觉得像种艺术”,自称年轻时没有静下心来的赵扣志并未随其父修炼戴家拳,但耳濡目染,常看父亲与徒弟在家中练习、切磋,渐渐也有了一些领悟,并准备让即将年满8岁的儿子跟着爷爷学习心意拳。“戴氏心意拳入门持久单调的练法看似平常,其实一式又岂是简单的一式呢,其中自有气象万千。” 正所谓“一日可练三式,三年难悟一劲”,劲力是精、气、神融为一体的衍化物,是拳法的魂。不过,这些很“身体化”的东西,得身教方能体会,对外行讲是讲不明白的。

    对于旧时武林的爱恨情仇,赵守荣先生只是淡淡一笑,不愿多说,各家拳派不论高低,皆可出大师。在赵扣志记忆中,父亲是个不爱声张的人,“记得有一年在太谷县体育场运动会上,大喇叭里喊‘下面有请太谷县赵守荣表演拳术’,父亲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回祁县老家了。”

    戴氏心意拳不轻易外传,也不与其他拳派争长短。练功常在四下无人,或者深夜时独练。祁县有俗语:“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

    被赵守荣称为“有真本事”的高徒史坤宁当年也是久闻心意拳神奇却未得一见。史坤宁后来拜赵守荣为师,还引出武术界杨章锁与赵守荣的一段佳话。1994年,杨章锁先生在太谷与赵守荣偶遇,两人一见如故聊到深夜,搭手比画间,习练形意拳的杨章锁深觉戴家拳的巧妙与独特,并感到赵先生武德高尚,遂力邀赵先生退休后到西安传授戴家拳,并无私地将其门下弟子悉数介绍给赵先生,史坤宁便是这7人中的一员,如今已随赵守荣习武17载,深得戴家拳真传。

    李雨根在拜入赵守荣门下之前练过各种拳派,也有些造诣,但一直无法参透 “行如槐虫,起如挑担”,问遍太谷练拳之人,直至遇上赵守荣师傅,一句话让他恍然大悟,决心拜师。虽说学拳讲究悟性,但少不了师傅会教,师傅不必讲整套理论,有时给个话头,一句话就有用。

    赵守荣先生秉承戴氏心意拳传统,“不忠不孝者不收,顽劣者不收,愚钝者不收。”一个谦逊的人,他的拳一定能练的很好。一个好勇斗狠的人,往往头脑简单,缺乏灵气,练不出功夫。人品与拳法相辅相成,所以武德是第一位的。戴氏心意拳的习练者中不乏除暴安良、抗战救国的英雄。

    正在读大三的史思敏也同父亲史坤宁从西安赶来观摩拜师仪式,喜好国学的她有些好奇,那些在她听起来都难揣其意的古拳谱口诀,这些“老外”是否能领悟。

    作为2001年就应邀到美国传授中国传统医学及内家拳法的中国人,吴忠贤认为,在某种层面上,中国传统哲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与美国上世纪风行的嬉皮运动所推崇的“回归自然”是契合的。中国武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所以中国武术在美国有很好的基础,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中国武馆,甚至比瑜伽馆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还要高很多。

    33岁的卡罗尔十年前就在美国跟随中国拳师学习各种拳法。他说,东方文化最吸引他的就是“回归自然”的理念。他相信,工业文明已经使人类远离甚至背叛了孕育生命的自然:“人类应该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对立面”。在美国和南美一些城市,卡罗尔开设了自己的培训课程,招收同样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的学员,通过中国拳法、瑜伽等,帮助人们锻炼身体,修养心灵。

    当然,吴忠贤会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翻译、传授:“拳法只是个载体,通过身体去感受所谓的自然之道,通过练拳,提高为人处世的境界。”“每一招都有攻防作用,但任何一招主要目的都不在攻防。重要的是对身体各个部分的唤醒和锻炼,坚持长期练习,才能增强 ‘内力’,身心得到修养。攻防反而是最次要的功能。”

    这些外国徒弟中有的已跟随吴忠贤学拳近十年,这也并非吴忠贤第一次带徒弟来中国寻师问祖,在他看来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拜师,可以让西方人更深地体会中国文化。在美国他也不拘泥于武术这一种形式,而是通过书法、中医等各种途径,向西方人更全面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学习中医7年、会说一点点中文、筷子已经用的很好的苏珊娜来说,这不单单是一趟拜师之旅,也是中西方文化一次实实在在的沟通。每次吃饭,她会特意和中国的师叔们坐在一桌,虽然山西方言几乎让她搭不上话,但她愿意通过听、看的方式更多地感受超越黄白皮肤之上的人与人的共性,人与人之间的善待与美好。

本报记者 郑萍萍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03日 09 版

乡村拳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