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中青报引我走上成才之路

孙雪兵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4日   05 版)

    千里“姻缘”一“报”牵,结缘中青报已8年。第一次与《中国青年报》接触是2003年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这一读,就读到了现在。

    2006年,在我即将毕业之际,《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号召大学毕业生前往西部就业。我是受到国家资助才顺利完成学业的,在《中国青年报》的指引和影响下,我决定回报国家和社会,放弃深圳的高薪职位,参加“2006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前往大别山区支教。

    支教的那一年,充实而又艰辛。2007年4月,中国青年报社与红云集团共同举办“百书赠百校”公益活动,向全国100所乡村中小学、希望小学、农村青年中心赠送图书。看到这则消息,我十分激动,因为我所教的学生们太渴望知识,而学校又太缺乏图书。

    在中青报的启发下,我向母校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寻求帮助,希望他们伸手援助山区的孩子。母校师生开展了“支援农村教育,奉献一片爱心”活动,捐赠了价值5000余元的体育器材和图书。后来,《中国青年报》发出了“一张纸献爱心”的活动倡议。在此之前,中青报罗旭辉老师还找我了解了活动情况,借鉴相关经验。

    2007年,我离开支教的岗位,回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当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开展“助学政策、助我成才”系列报道暨征文活动,宣传各地落实国家助学政策过程中的新举措、新创造,宣传在党和国家资助政策帮助下成长成才的优秀学生。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篇征文,讲述了自己由受助、自助到助人的故事。

    后来,《中国青年报》以《从国家助学政策的受益者到宣传员》为题,刊登了我的征文。2008年3月30日,我作为征文活动10名特等奖获得者之一到北京参加颁奖仪式,并得到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的亲切接见。

    2008年国庆节,我去看望曾经支教的八迪河中学的师生,并帮他们订阅了半年的《中国青年报》。看着孩子们收到报纸后欢天喜地的样子,我感到十分欣慰。《中国青年报》曾经指引了我,我相信,她还会指引这些孩子像他们的老师一样感恩、自立、践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自强不息。

    (作者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

    “寻找《中国青年报》金牌读者”活动正在进行中,参选材料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ydreader@163.com或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发行部收,邮编:100702。详情请登录中青在线www.cyol.net查看。

畅谈制度优越性 共迎建党九十年
让艺术走向大众 让红歌更加嘹亮
有效保护 精心传承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转向“促常态”
党史知识竞赛吸引八十万人参与
第五届“母亲河奖”在京终评
中青报引我走上成才之路
凝聚共识在坚守中成长
西藏百万农牧民住进安居房
北京成立研究中心破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