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正视“假新闻”背后的真问题

胡印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27日   02 版)

    12月24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的一次演讲被多家当地媒体报道,其中一家媒体报道标题为《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正是该标题及报道中的一个段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然而这一报道也引发了质疑,有现场听过演讲的记者发微博称是“断章取义的歪解”,“周校长并没有全盘否定美国的教育,相反,他还在很多方面予以了肯定。”(《中国青年报》12月26日)

    周其凤校长演讲的录音,以及众多现场听讲者的说法,也能大体还原这个引发如潮质疑的“一塌糊涂”论并不靠谱。周的原话是,“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也就是说,“一塌糊涂”云云,原本是有着严格限制条件的,媒体不可以跳过这些限制条件,直接强调美国教育的“一塌糊涂”。从新闻专业主义出发,这样的突出处理显然是不合适的,因而也是不准确的。

    其实,从这一报道被广泛转载之初,即有人怀疑周其凤的演讲被“断章取义”了。道理很简单,脱离了具体语境的惊人之论,很多时候并非讲话者的本意,不过是传播者藉以吸引注意力的一个噱头罢了。至于美国的教育到底怎样、中国的教育是不是真的优秀,只要大家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拿证据说话,而不是逞一时之意气,甚至睁眼说瞎话,都是可以评价的。从这个意义讲,这一则“假新闻”背后,仍有不可回避的真问题。

    其一,网民纷纷指责、质疑周其凤校长的“不当言论”,反映的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焦虑。媒体的解读当然有些过于耸人听闻,网民的反应也颇为情绪化,这里面固然缺乏一些理性的东西,但也从一个侧面流露出国内民众对于教育的普遍焦虑。比如说时下教育的过度产业化、功利化;又如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再如教育内容的陈旧、僵化,以及公民教育的严重匮乏,等等。可以说,这些痼疾一直以来饱受诟病,一旦经由北大校长对中国教育的赞美而激发出来,自然会发酵成为如潮的批评之声。

    其二,至少就目前而言,对中美教育结果做出某些论断还为时尚早。美国教育有好的地方,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中国教育亦然,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这样的判断本来就是常识,不存在任何争议。教育家应该去践行的,是踏实做事,借鉴人家好的一面,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从而走出一条自己的教育之路。至于类似的空泛比较,刻意逆民众感受而动,强调中国教育“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精华、传统”,并无特别的必要。

    泛泛地谈一国的教育,在我们这里早已成为一种潮流。潮流之下,不只北大校长在谈,很多批评北大校长的网民其实也在使用同样的话语方式。这样,谈来谈去,都是一些话语的碎屑和泡沫,并无助于中国教育的实际。

    如专家所言,互联网时代是浅阅读时代,在这个时代,越是有惊人之语,公众越是要提高警惕,不要跟风。同样,像北大校长这样的公众人物,也应该警惕不要有意无意触动公众的情绪,多一些“行胜于言”,多一些“做了不说”,正所谓“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分享到:
应看到血书乞讨修路后的农村困局
切莫将“汉语四六级”考试经念歪
写时评,其实不必过于着急
正视“假新闻”背后的真问题
“诗人保安”并非励志故事的合适素材
“地方数据直报中央”难遏统计造假
微言快语
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