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是防病于未然,做到未雨绸缪,社会经济效益明显。但钱从哪里来?活靠谁来干?成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首要问题。
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全面落实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职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政府投入标准逐年提高,国家规定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为15元,2011年增加到25元。除个别省份外,绝大部分地区已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
同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也进一步健全。2010-2011年,中央投入88.3亿元,支持了544所精神卫生防治专业机构建设。2011年,中央投入56.2亿元支持2150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和能力建设;投入42.9亿元支持县级妇幼保健院能力建设;投入8亿元支持结核病、职业病、麻风病及市级急救能力建设;投入16.4亿元支持农村急救体系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网底”功能得到强化。据卫生部调查,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从改革前的每个1~2人,增加到现在的4~5人。
新医改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截至2011年9月底,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已达到4.33亿人;5900多万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220万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得到了管理服务;8175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获得了免费健康体检。
各地党委政府把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综合考核,重庆市黔江区、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等地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服务券的形式直接发放给居民。这些做法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政府提供的实惠,调动了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青少年、孕产妇、乙肝病毒携带者、贫困白内障患者、地方病患者……这些最需要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却往往也是低收入群体。国家重大公共服务项目,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两年多来,我国实施七类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迄今累计受益群众达1.9亿人。
——免费为6773万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
——免费为104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使患者重获光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对2456万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了补助;
——免费为1174万名和123万名适龄农村妇女分别进行了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免费为2122万名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
——建设1246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比2008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对3644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实施了干预措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干预前的33%下降到7.9%。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