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通在北京车展的记者访谈会,俨然成了上汽商用车国际化战略的发表会,会上诸多海外记者的提问,让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蓝青松应接不暇。在商用车事业上起步较晚的上汽,缘何成为国际媒体聚焦的核心?着眼于未来的前瞻视角和全球化的发展眼光,很好地解释了其备受瞩目的原因。
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上汽商用车以“国际基准,创智未来”为主题,携上汽大通品牌6款车型亮相,并在车展现场全球首发InteCare行翼通全网智能价值解决方案。行翼通是上汽集团与中国电信联合开发的新一代人车互动技术,集上汽集团在车载信息服务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对商用车用户行业化个性化需求的领悟、基础骨干电信运营商合作伙伴的可靠资源等优势于一身,进一步提升了上汽大通的商用车使用价值。
事实上,在中国自主车企中,上汽是最早推广车联网技术,同时也是推广效果最好的企业,但这一技术平台一直运用在荣威和MG等乘用车产品中。而在商用车市场,整个行业敢于做车联网的屈指可数,上汽大通在此时推出行翼通,是不是已经看到了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呢?
蓝青松表示:“谈到车联网,我更想讲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增长。我们看了一下国外的数据,当轿车进入家庭十年后,商用车增长是非常快的,尤其是我们目前进入的市场,就是多功能用途的市场,它和经济规模、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
他认为,商用车行业有很大的后发优势,中国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能够提供大的市场机会,市场成熟度像其他行业一样,可能两三年就成熟了。“国内真正做车联网的企业不多,他们会面临技术门槛、资金门槛,包括首批客户的开发和应用的门槛。这些工作对一般企业来讲是比较难以承受的,但是对上汽集团,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电信来讲,这些成本摊在我们的开发费用里,相对来说就比较小了。”
在蓝青松看来,从技术的积累、研发的投入,到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高,都体现了企业的内生驱动。另外,车联网商用化是很快的,他的使用价值远远超过购买价值。“举一个例子,一个物流企业要配送,现在的IT系统可能是最原始的一张单子标明货物装在车上什么位置。如果这些后台系统都是实时连接的,并且都是第三方提供的,由它来研发和管理,那么有几百家、几千家企业系统都外包给第三方之后,我们的研发和管理成本是不是大幅下降了呢?这个社会成本是我们最终看好的,也是整个行业希望看到的,我们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据介绍,目前上汽大通已在马来西亚建立了KD工厂,其产品已经覆盖到东南亚;在南非、智利等地,已经有签约经销商。今年3月,上汽大通刚刚参加了澳大利亚的车展,正在做澳大利亚的ADR认证,最快10月可以销往澳大利亚。蓝青松表示,今年上汽大通的海外销量,将占总销量的20%~30%。
“行翼通在国内首先推出,在技术成熟度上讲没有国界,应用的平台和技术是一样的,只不过到国外去我们会和其他运营商合作,关键是要看客户的选择。现在已经有一些海外的经销商对我们这个产品很感兴趣,我想今后应用到海外只是时间问题。”蓝青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