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青年风采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26日   05 版)

    “新甘石”联网工程开工以来,一批又一批国家电网员工肩负使命,从盆地到高原,勇敢踏上川西高原,与大草原做伴,与风雪冰霜为伍,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为藏区同胞点亮希望之光。工程期间,先后有1万3千多人次的青年员工奋战在工程一线,他们一马当先,扮演了突击队、生力军的角色。在无数个默默奉献的案例中,我们从中选择数例,分享他们的高原奋斗故事。

    尽职尽责的技术负责人

    赵宗波,成都供用电安装公司工程部线路负责人、“新甘石”联网工程石渠县虾扎乡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2011年11月2日,30岁的赵宗波告别妻子和2岁的儿子,来到了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50%的石渠县。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和冬季冻土施工的难点,赵宗波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保证塔基基础混凝土浇灌质量,细心的赵宗波总是在午夜时分,冒着风雪和被野狼偷袭的危险,到现场巡查,测量坑内温度,生怕工人忘记为火炉加煤而影响工程质量。

    自2011年底到2012年7月,总共242天,赵宗波负责的虾扎乡段工程的130座塔基,40.577公里线路、上万个悬瓶,其工程质量达到100%、安全作业同样是100%。

    晒成“黑娃”的研究生队长

    黄鹏,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多年来的第一位研究生队长。2012年3月,26岁的黄鹏担任“新甘石”联网工程110千伏甘石线1 标段施工二队队长。他身感责任重大,白天到现场指挥施工,夜间还要加班总结当天工作和安排第二天工作。一个月下来,皮肤白净的黄鹏被晒成了“黑娃”,嘴唇也被冷风吹裂了,吃饭都不敢张嘴。工友们评价他说:黄队长什么都能做,研究生能做到这样确实难得。”

    工程大多数塔位都处在半山腰上,为了把更多时间放在现场管理中,黄鹏就住在山上的施工帐篷里。他在山上一住就是三个月,由于山上没有手机信号,与远在成都的女朋友失去联系。下山后,当他满心欢喜打通女朋友的电话时,听到的却是女友要求分手的话并挂断了他的电话。黄鹏没有解释,只是愣愣地蹲在地上,泪水夺眶而出。

    马尼干戈的夫妻监理

    李许光,“新甘石”联网工程马尼干戈监理部监理工程师,奋战在最高海拔达4600米的监理标段上。他的妻子陈妍,也是这个海拔最高监理部的监理员。

    3月初,这对夫妻加入第一批施工队伍进驻现场。高原反应让陈妍头痛欲裂,胸闷气短,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好几天。

    高原条件艰苦,甚至一个月也洗不上一次澡,蔬菜水果就更是奢侈品,但身为女性的陈妍坚持了下来。她说,我的坚持就是对丈夫最大的支持,这样才能让他安心工作。

    100多个日日夜夜,夫妻俩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陈妍说,那高耸的铁塔是我们对藏族同胞的美好祝愿,长长的银线又像洁白的哈达,祝福藏家儿女过上新生活。

    默默无闻的现场员工

    刘荣华,四川电力物资公司仓储配送中心现场服务人员,他是最早主动申请进驻现场的服务人员之一。

    在高原,下班后几乎没任何娱乐活动,年轻人什么都不怕,最怕的就是孤单寂寞,他就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自己的疑惑和思考。在物资材料站里,没有桌椅,他就借助左腿,记录着每一捆塔材,每一盘电缆……海拔3390米的甘孜县城,紫外线强烈刺眼,在太阳下站上一会儿,皮肤都极容易晒伤,他却没有戴墨镜,就是为了更好地记录物资到货情况,避免出错。

    在大量交货期间,现场服务车辆严重不足、没有车赶往现场的时候,刘荣华只能选择步行或者搭车,但他没有半句怨言。

    在甘孜—石渠110千伏新建线路1基工程中,刘荣华单日物资移交最多的达到14车、近300吨物资,他没有叫苦叫累,只是默默地做好每批物资的清点、收货、移交工作。

    高原上的健康守护人

    曹洪飞,四川电力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新甘石”联网工程平均海拔最高的石渠医疗站负责人。

    2012年3月初,他主动请缨,前往气候条件恶劣的石渠工作。该医疗站负责1400余名参建员工的生命医疗保障,辖8个医疗点。刚开始,施工人员每天冒着大雪工作,病倒了不少,曹洪飞每天花大量的时间为大家诊疗,常常工作到深夜。

    到8月底,医疗站为参建人员提供了1561人次的血氧饱和度监测,1916人次的体温监测,1965人次的血压监测,2065人次的吸氧治疗,1584人次的药物治疗,发放预防包虫病的药物1198人次,进行了115次消毒防疫,切实保障了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确保了高原疾病“零死亡”的目标。

    了不起的“电建玫瑰”

    林媞媞,成都电业局四川电力建设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党务、工会及新闻宣传负责人,“新甘石”联网工程石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前线报道员。

    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80后”的她是一个忙碌奔走的“白领丽人”。在雪域高原,她是一名冲锋陷阵的“电建玫瑰”。

    2012年3月20日,林媞媞作为第一批人员进驻石渠。由于生活用水非常紧张,她连续一个月不能洗头、洗澡。由于经常在施工现场跑前跑后采访、拍照,林媞媞常常会因为缺氧呼吸困难、脸部浮肿。为了避免对吸氧产生依赖、影响工作,她硬是扛了过去。

    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林媞媞撰写了10万余字的文章。字里行间,描绘的是“新甘石”工程建设的生动画面。

    AD

分享到:
送电上高原
青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