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院校长视野

大学“无目的化”比“功利化”更可怕

贾少华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29日   11 版)

    当今的一些大学,当然也包括一些高职院校,过于功利,讲名利,讲金钱,讲物质,讲享受,讲娱乐,讲权力,讲关系。理想、精神、责任、奉献、气节、正义、学术在大学中不能说难觅踪影,但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功利化”不除,大学不仅将成为高智商的势利者的集聚地,而且还将是有知识的投机者的加工厂。

    在对大学“功利化”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人们却忽略了一个更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大学的“无目的化”。大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才的场所,有经过充分认证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怎么能说无目的呢?然而,当今的一些大学,是有表达极为繁复看似科学严谨的有关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纸质材料,但这些纸质材料只是用来对付上级评估,永远可以不在教学活动上体现,也永远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目的达成的考核和鉴定。

    这些大学,看似很忙碌,实际上是无目的的忙碌,就似马路上匆匆赶路的人群没有统一的目的地。大学老师要上很多的课,但大学老师只知道上课而不知道自己上的课要让学生得到什么;学生要听很多课,学生也只知道要去听课但不知道自己听了课要获得什么。课程如此,专业也如此,一个接受了专业教育的人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专业负责人不知道,事实上也可以不知道。如此大学,是有目的的吗?!

    这些大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无目的的状态?这确实是大学的悲哀,但却是一些大学所希望看到的。无目的,即意味着无责任。只有权力而不需要承担责任,如此美差谁不向往?得到了谁愿放弃?

    学生找不到工作,教师照样可以涨工资;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教师照样可以拿奖金;学生上课不听讲玩手机,教师照样可以晋升职称。为了让这种无责任承担的状况得以维持,这些大学的老师、官员怎会不热衷于做“去目的化”的事?

    从课程目的到专业目的到学校教育目的,只要稍加分析,人们就可以发现,所有的表述都显现出外交辞令的风格,尽管没错,却语焉不详、含糊不清。什么“好品质”,什么“高素质”,一概都是没有标准、无法考评的说了也白说的空话。无目的,导致大学没有责任落实机制,更没有责任追究机制。而没有了责任的落实和追究,大学也就是一盘散沙,效率、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了。

    一些大学“无目的”的状况由来已久,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这种伤天害理的状况得以延续,是因为有的人以“反功利化为名行‘去目的化’之实”的表演实在是太完美了。

    当人们批评大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的时候,他们会说“大学教育为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道德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当人们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会以“精神素质是无法衡量的”来辩护;当人们对大学的教学质量表示怀疑的时候,他们总会理直气壮地以“立足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来反驳。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道德、精神、未来,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要。

    一个人如果真有道德、精神、未来,那确实是无限美好的。问题是,他们自以为“有的东西”事实上纯粹就是子虚乌有!有人也许会认为,大学不是工厂,其目的不容易量化,不能因为不是量化的目的就说大学无目的。此话不能说全无道理,但面对上课普遍不在状态的“群体性厌学”现象总不能说这是有“道德”的表现吧?当面对下课时学生们普遍远离所学专业、学校已差不多成为“超级网吧”的时候总不能说这是有“精神”的表现吧?当毕业生就业状况还不如农民工的时候总不能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吧?

    大凡习惯于大学“无目的化”的人,并不是真的“无目的”。他们只是在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才真的是“无目的”,而在维护个人利益上是比谁都更“有目的”的。可以说,大学的“无目的化”是彻头彻尾变本加厉的“功利化”!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为了自己的课题、论文、晋升可以不讲人格?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校尽喜欢做升格之类的华而不实的事?这些人无非是通过“无目的化”以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自己的“功利”。

    可见,一些大学的“无目的化”,是变相的“功利化”,是更具隐蔽性更容易迷惑人的“功利化”,同样也是更可怕的“功利化”。而且,这些大学的“无目的化”,让常规的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休眠状态,其必然的结果就是让上大学时的“活人”变成毕业时的“死人”。“功利化”,多多少少还能调动起人的一点积极性,让人还有点人样。更何况,脱离功利的纯粹的精神追求也是不存在的。因此,相比较而言,大学的“无目的化”比“功利化”更可怕。

    (作者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分享到:
22岁高职生千万富翁争议中精准定位人生
大学“无目的化”比“功利化”更可怕
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6年95%以上
社团里的成长故事
夜半列车上的“叫更人”
设计大师带领学生“玩”设计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落户河南工院
百年职校接受沃尔玛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