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热点观察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救灾

周妮娜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07日   02 版)

    数据如货币或黄金,正成为一种新型经济资产,大数据已成为差异化竞争力研究的新领域,成为企业创新的机遇。技术研究机构IDC曾预计,大量新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并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从通信到测定方位、温度甚至大气化学变化,大数据应用无处不在。

    那么,这个互联网行业的“专利品”,在救灾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大数据开发和应用如何助力救灾系统完善?不妨以“7·21”北京雨灾和“4·20”雅安地震为例加以分析,并结合国外大数据创新案例来找到差距。

    你是否还记得微博网络平台成为“7·21”北京雨灾的“救星”——公众通过微博公布家庭住址,为求助人提供避难场所;“双闪车队”通过微博自发结队接送受困者。一条包含人物、时间和地点三要素的微博可迅速了解救援所需,打开微博附加坐标数据即可实现地图定位,为及时救灾提供方便。雅安地震中,除了微博再次凸显新媒体传播优势外,微信群及各大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寻人平台也为救灾提供了多渠道支持。但各大网站数据并不互通,而且数据的低精确度和低效成为最大弊端。而无论在日本海啸还是波士顿爆炸案期间,谷歌地图都提供了庇护所的精准定位,实现了大数据网络在救灾中应起到的实际作用。

    以上例子可以看到融合数据的价值,通过短信或电话均难以精确描述地理坐标,微博中的碎片信息只利于局部援助,而网络和大数据精准应是高效救灾的必备要素。虽然社交媒体应用于救灾有巨大潜力,但其信息短暂、快速和一次性的软肋难以解决救灾的整体问题,大数据的到来因此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开发和应用一个集中的信息库准确调配物资并达到精确匹配?

    政府等权威部门缺乏大数据管理能力的问题,在雅安地震中凸显——震后各界人士一起涌入灾区,一度造成交通阻塞,救灾工作难以有序进行;救灾物资整齐地排在后方却不能第一时间派送到受灾者手中。灾区没有每日更新的数据,重要数据难以公开而造成社会物资混乱;没有统一的物流中心和转运车辆,造成物资发放混乱。可见,缺乏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思维和协调能力,必然会影响救灾效率。

    即便是国际救灾和发达国家的救灾体系也难言完美,何况在偌大的中国。但我们必须看到大数据在应对自然灾害和救灾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比如,近年来,一些大企业、机构和NGO组织共同研究使用大数据、协作技术开发和设计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以应对飓风或海啸等灾害;又如,在联合国资助泰国曼谷的项目中,研究人员使用众包(Crowdsourcing)移动应用程序,使城市居民进行实时洪水监控,达到洪水预警和防范目的;再如,IBM公司在里约热内卢与当地政府合作,创建和启用全新自动报警系统,如出现洪水和滑坡预警时,系统会在全市发布市政官员和急救人员行动信息,采用的算法可预测不同地理位置的雨量,等等。

    社交媒体出现时间短暂,它在灾难报道中起到的作用也有目共睹,但预防灾难、赈灾和减灾等更需要专业和科学的运作,救灾需要精准数据和细致兼备的后勤管理,也更需要我们把所有社会化媒体的在线反应转化为真实行动的大数据管理。

分享到:
现代文明视野下的“中国梦”
自由和法治的启蒙
地震保险何时破冰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救灾
毕业证书上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