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全运会年,今年堪称中国体育大年。但一项体育文化博览会筹备阶段的遭遇表明,这个体育大年的舞台可能只局限于竞技体育范畴。
记者近日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文化中心)获悉,第二届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即将于今年11月在安徽举行。从3月下旬开始,文化中心向总局下属的43个运动项目中心或相关单位以及36个地方体育局发出参会邀请,却遭冷遇。
竞技成绩应该拉动群众体育
据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从发出邀请到现在已经过去1个半月,总局下属的43个运动项目中心或相关单位中,仅有体操、足球、篮球、棋牌等8家运动项目中心和相关单位明确表示参会,19家单位没有回应,16家单位明确表示不参会;36个受邀省市体育局中目前也仅有5个省市明确表示参会,25个省市未表态,6个省市明确表示不参会。
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以扩大体育文化的社会传播、加快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主旨而创办的。据记者了解,奥林匹克文化、体育运动项目文化、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体育文化、体育俱乐部和协会文化等内容的展示与推广,是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的主要内容。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是少数已经表示参加今年体育文化博览会的运动项目中心。记者从体操中心了解到,竞技体操作为中国奥运军团的优势项目,在国际大赛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但竞技体操的普及面、参与度太窄也是不争的事实。体操运动当然不只包括高难度的竞技体操,向公众、媒体展示体操运动的健身美和愉悦身心这一功能,让更多的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欣赏和参与体操运动,推动健身操、啦啦操、排舞等大众化体操运动扩大普及,这些都是项目中心对体操运动体育文化价值的理解。
但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中心都像体操中心这样,做足以竞技体育运动带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功课。
其实,中国很多运动项目都存在竞技成绩与大众普及脱节的问题,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肖焕禹看来,让大众把体育运动作为生活方式,懂得享受体育,不是靠竞技体育的金牌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在社会中形成体育氛围,让大众有机会了解、参与这些运动,身心受益。这种氛围就是一种体育文化。
近几年,学界、业内对中国体育事业应使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运动项目中心也开始意识到,一个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竞技成绩与全民健身并肩而行的基础上,但体育文化博览会遇冷从一个侧面可以证明,多数运动项目中心的眼里依然只有竞技成绩,其中一些运动项目中心尽管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却没有用来提升亟须扩大的运动项目社会普及程度和影响力。
东西部体育工作着眼点已现差异
地方体育主管部门中,除东道主安徽省之外,另外4个已明确表示参会的省份全部来自西部,分别是新疆、内蒙古、四川和贵州。受经济条件制约,西部省份无法对需要重金打造的竞技体育寄予厚望,这却给了当地在发展群众体育方面更大的空间。
除了可以预想到的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之外,新疆的青少年足球发展经验和成果将成为该省参加今年体育文化博览会展示的重要内容。据新疆体育局政策法规与科教宣传处处长赵承强介绍,新疆地区的足球氛围浓厚,虽然没有全国顶级球队,但校园足球的开展却非常红火。去年全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参赛队伍多达506支,参赛运动员全部是在校普通学生,可以说,足球的影响力几乎遍及全区的每一所学校。
由于没有参加全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球队存在,新疆足球的发展成就很难用竞技成绩体现,但开展足球运动给全区青少年在体质健康和素质教育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却不是仅靠发展竞技体育能够实现的。赵承强表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两年前开始实施全区“青少年足球普及工程”,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让体育与教育相结合,让足球成为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个手段,这也使得新疆本就浓厚的足球氛围更添活力。
相比起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东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拥有更多资源,推动全民体育氛围形成的体育文化影响力也应当更大,但今年即将举办全运会的传统竞技体育大省辽宁省,即将举办东亚运动会的天津市和曾经作为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的青岛市,均已明确表态不参加今年的体育文化博览会。
辽宁省和天津市的体育主管部门解释因为要忙于筹办大型赛会而无暇顾及体育文化博览会,但实际上举办赛会与参加体育文化博览会并不冲突。青岛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没有预算资金用于参加体育文化博览会。
业内人士认为,这三个体育人文资源丰富的省市不参加体育文化博览会,反映出当今不少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对竞技体育之外的体育事业并不重视。
中国体育的“见物不见人”
完成竞技体育方面的成绩任务目前依然是地方体育主管部门的首要目标,肖焕禹表示,“见物不见人”是中国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普遍现象。“物”指竞技成绩,“人”指运动员,以及体育运动可以影响到的所有人,“说到底就是某些体育主管部门领导眼里只有成绩,没有体育运动对人的影响。”
“体育文化是个大概念,听起来很虚,但它的表现却很具体,比如如何培养运动员、如何让体育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如何向社会传达体育精神等等。”肖焕禹表示,因为现在对体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机制是以竞技成绩为核心,导致体育文化层面的很多社会功能没有实现,“我们现在培养运动员,只重视运动成绩,忽视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出现的诸如退役运动员一身伤病、生存困境等问题已经太多。对运动成绩的片面追求,同时也导致赛场上出现类似于中国羽毛球队奥运消极比赛的负面事件,其社会恶劣影响远非几枚奥运金牌所能抵消。”
在中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独生子女和现代生活方式对青年人性格造成不利影响的今天,体育所应发挥的教育功能十分重要,但却没有积极体现。肖焕禹表示,“体育应当是人文关怀的体育,核心价值还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影响。但我们的体育,很大程度上还是‘物’的体育,是以金牌为核心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其中包括人文奥运。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促进中国社会认识体育的真正功能有所帮助,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领导已多次强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培养不可缺失,姚明、大杨扬等中国体育明星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但仍然未能扭转中国体育的现行评价机制。
主管部门需要的依然是竞技体育成绩,教练员需要的依然是成绩背后的物质利益,一名地方体育主管部门领导向记者表示,延续多年的中国运动员培养模式在基层几乎没有变化,很多运动项目也没有真正迈出走近青少年、帮助青少年成长的这一步。
体育文化博览会遇冷,或许有着种种客观原因,但金牌至上观念在中国体育事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值得主管部门深思。
本报北京5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