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5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现场

看他们在岛屿写作

本报记者 蒋肖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28日   09 版)

    “普通人的状态,在诗人笔下可能就不一样。比如,北京5月的柳絮乱飞,郑愁予笔下却是3月的柳絮不飞。”5月19日,腾讯书院《文学·历史·记忆》文化论坛,暨《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文学电影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办,主持人用一句调侃开始了这场关于文学的对话。

    杨立州等5位导演,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了林海音、周梦蝶、余光中、郑愁予、王文兴、杨牧6位台湾文学家的文学与生命历程。这些人大部分生于20世纪初,多经历了1949年的转折后赴台,撑起台湾文学的一片天空。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从北京城南到了台北城南,她家的客厅成了“半个台湾文坛”,文坛尊称她为“林先生”。杨立州为林海音拍摄的纪录片题为《两地》,既可理解成北京和台北,也可理解为大陆与台湾。

    作家李洱十分熟悉《城南旧事》,称自己对台湾文学“保持很高的敬意”。“台湾文学既和中国传统文化保持联系,又和西方保持联系。大陆在曾经某个时期也是一个“岛屿”,与传统和西方都断了联系。”

    陈传兴是周梦蝶和郑愁予两部纪录片的导演。他在巴黎上学时,曾受教过几位文学大师,也拍过一些关于作家的纪录片。“每位作家都一再强调,他们是承接中国1930年代以来的传统。1949年不管对大陆还是台湾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写作对他们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陈传兴说。

    纪录片中将余光中评价为一个“中文的捍卫者”,提出要用“纯粹的中文”写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提出质疑:“今天是否还有‘纯粹’的中文?大陆文学粗糙,台湾文学唯美,但台湾文学是否也太甜太腻,都值得讨论。”

    台湾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龚鹏程认为,虽然台湾是岛屿,但作家们在写作时并没有“岛屿”的概念,而是充满了“大中国”的意识和想象,当时台湾长期流行的小说讲的都是抗日战争的故事。“现代文学方面,在台湾谈文学史有些像政治史。从60、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到80年代有关社会定位,再后来关于台湾文学的争论,这些争论带动了台湾社会整体定向。”龚鹏程说。

    历史和记忆两个词,成了现在时髦的话题。“集体记忆”可以分为“历史记忆”和“自传记忆”,前者是一些重大公共活动,后者是自己对经历过的历史的缅怀。“文学,更侧重于自传记忆。”李洱说。在场嘉宾不止一次提到齐邦媛的《巨流河》,作家写自己从东北到台北的个人经历,背后张开的却是一张中国近代历史的大网。

    1993年,台湾曾拍摄过一部电视纪录片,跑遍大陆去寻找他们从小熟悉的作家,朱自清、巴金、老舍、冰心…… “如果活着就采访本人,如果不在了就找他们的学生和后人,影片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台湾作家的写作环境和状态是怎样的,大陆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龚鹏程说。

    这6部电影纪录片也许是一个契机。从5月25日至6月9日,纪录片将组为“台湾文学电影展”,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和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放映。更多人可以从中知道,他们如何在岛屿写作。

分享到:
长春“第一胡同”明天是否依然安好
70年代的摄影,一个隆重仪式
看他们在岛屿写作
东川战国前遗址填补滇北青铜时代考古空白
“印象”走进马六甲
民族器乐民间乐种展演首办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