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保障婴幼儿食用安全、放心的奶粉进行研究部署。会议称,提升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此举也被视为“儿童节最好的礼物”。
在中国西部乳业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看来,要提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一方面需要政府严格监管,和消费者站在一起,而不是被利益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乳品企业应放弃忽悠、以奶源为本,将利润建立在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上。
中国每年新增婴幼儿1000多万名,奶粉产品呈现刚性需求,市场规模一直在放大。然而,这个市场近年来却曾丑闻频出。
“从澳门到香港,从采购到代购,中国人为奶粉奔走世界,却对自家产的弃如敝履。这让所有从业人员感到难受,却又不能不说这是这个行业应得的惩罚。即便时至今日,我都认为,国产奶粉要想重新赢得信任,必须先证明自己值得信任。”魏荣禄说。
“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奶业协会曾反思其中原因:“在奶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这是诱发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思想根源”,“对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利益联结不紧密,奶农和乳品企业互相算计”,“奶牛养殖方式落后”,“行业自律机制不完善”。该协会会长刘成果还总结道,“乳品是食品,乳业是良心产业,是道德产业,当前,道德已成为奶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经历了各种丑闻后,中国乳业想要洗心革面并不容易。过去5年,中国乳业被一次次拉在聚光灯下进行审视。
今年正值阜阳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10周年,有记者重返阜阳发现,当年的伤口仍在隐隐作痛,当地村民则咬紧牙关给孩子买外国奶粉。一个月收入只有2000元的村民不相信镇上卖的奶粉,硬是买了100元一罐的进口奶粉。此种心情正代表了普通中国人的普遍想法。在此情况下,国务院出台“史上最严格婴幼儿奶粉管理办法”,被认为是风雨正其时。
“国务院会议本身就是一个提振的信号。它告诉人们国家对奶粉这个事情重视到最高程度,决心从中央层次上去解决这个事情。”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产业发展处副教授陈渝说。他认为,近些年来,中国乳业已经发生了一些好的变化,尽管人们对它还心有余悸,但是一个行业被全社会盯着,批批都检验,这绝对是罕见的。
陈渝所秉持的方向和魏荣禄相近。不同的是,魏荣禄认为在正确的方向上中国乳业还没有行进多少,而陈渝认为已经行进了不少。“国务院要求淘汰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企业,婴幼儿奶粉出厂全项目批批检验,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产业集中度。这些事情各方这些年一直在做。因此,我相信,即便按照药品的管理办法管理,对中国乳业来说也不会有太多挑战。可能会有一些程序上的工作要办,但绝不至于完不成、达不到。”陈渝说。
他还提醒人们注意中国乳品企业对奶源的态度变化。2008年之前,中国乳业重视的是营销,谁会说故事谁是老大,于是越说越离谱;2008年之后,“得奶源者得天下”渐入人心,各大乳企对奶源空前重视,纷纷在全国“跑马圈地”,进行奶源布局。
“监管是外在力量的约束,这不可少,否则企业面临诱惑难以自持。奶源是内在供给的基础,有了好的奶源,才可能有好的奶粉。因此,当政府的监管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越来越重视奶源、规范生产时,我们应该有信心把国产奶粉的质量做上去。消费者也将像国务院所说的那样喝上放心奶、高品质奶。”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