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舆情观察

延安城管“踩头”事件应对有六大失当之处

本报记者 庄庆鸿 中青舆情分析师 郑怡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14日   03 版)

    “我也有责任,希望不要因为这样一个特殊事件否定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这惊人的一句话,出自2013年截至目前最虚伪的一封道歉信。

    这句话,给正逐渐冷却的延安城管跳踩商户头部事件猛点了一把火,让它重新灼伤了公众的视线。

    从5月31日事件曝光到6月13日,中青舆情监测室分析发现,延安城管跳踩商户头部事件中,政府部门舆情应对存在六大失当之处,可说是“步步惊心,着着行错”。

    第一大失当之处,就是政府第一次表态姗姗来迟,使负面舆情发酵坐大。

    5月31日,一段延安城管队员在杨家岭附近执法时,因与商户发生撕扯而“猛踩”商户头部的现场视频,在互联网上疯传,引发舆论强烈谴责。但直到6月4日,延安市公安局才发布调查结果。在舆情应对的“黄金72小时”内,延安官方的得分可以说是零。

    第二大失当之处在于,延安市公安局称,停职的涉事城管都是“临时工”。

    在“临时工”往往成为替罪羊的今天,这一说法既有违反《劳动法》的嫌疑,也违背了网络社会对社会公共事件追责的基本诉求。

    因此,官方这一处理直接推动了第二波舆情峰值。4日当天,论坛及微博平台相关舆情总数逾48万条。网民“小芳1118”讽刺道:“临时工是继‘有关部门’后又一个令人胆战的群体。如今临时工广泛存在,暴力执法、强制拆迁、上班打牌……在一些涉及政府部门的突发事件中,临时工往往成为最后的责任人。”

    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从这一刻起,网民的谴责矛头正式从“暴力城管”转向了“延安政府部门”。正是由于延安相关部门没有妥善追责,造成了负面舆情急速扩大。

    紧接着的6月6日至7日,媒体和网民进一步挖掘出关于延安城管系统的诸多丑闻:延安城管系统中约1/4属于临时工,城管队中有队员系领导安插来的“关系户”,30层延安城管大厦被曝光,延安城管局长被曝豪华座驾超标,延安城管局网站被疑链接色情网站,参与“踩头”的女城管被捏造大量不雅照……

    政府应对的第三大失当之处,在于负面舆情在多口井喷之后,依然一味采取“鸵鸟政策”。

    看看延安相关部门都做了什么。6月5日,“城管大厦”牌子摘除,政府部门人员频频出面解释,但却改变不了城管大楼违规的事实。

    尽管解释人员费尽口水,效果却仍是欠佳。6月13日,新华网视频依然在曝光:“延安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局机关的办公室面积最大的为50平方米。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延安市城管局明显超标。”

    第四大失当之处,在于“真诚”道歉来得太晚。

    6月7日上午,延安城管局局长张建朝向被“踩头”商贩正式鞠躬道歉,并承诺城管局承担其全部医疗费,安排专人照顾。同日,延安市纪委开始调查城管局长“座驾”超标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在5月31日恶性视频曝光后,城管局长当天鞠躬道歉、严厉惩处,则恶劣影响绝不至此。

    第五大失当之处,在于出现了违背受害者意愿的“道歉函”。

    6月7日,百度贴吧“延安”吧出现一篇题为《致广大关心“延安5·31事件”网友的一封信》的网帖。发帖者“美利达店员01”称,“受当事人刘国峰本人委托,美利达现将他致各网友的一封信发布于此”。信中称,“在这个事件中,打人者固然不对,但客观地说,我也有一定责任,我想,当时我如果能冷静处理,不要太过冲动,也许可以避免肢体上的冲突。在此向在这件事中受到伤害的人们道歉。”信中还说,他和家人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而事件也引发了网上“部分不切实际的传言,对一些人造成了不公正的伤害,也引起一些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同时也对延安的城市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希望网友“不要因为这样一个特殊事件否定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

    这篇帖子被广泛传播后,网民们普遍质疑其真实性,认为公开信用语太“官腔”且不合常理。

    6月11日,主持人孟非的微博“爆发”了:“这封信从立场态度到行文风格,我都非常熟悉。信的内容归纳起来大约是三点:1,城管打我是有一定道理的;2,城管局的善后我是满意的;3,延安的形象才是最重要的。看完之后,我唯一的疑问是:这封信是谁帮你写的?”

    第六大失当之处,在于受害者澄清后,官方仍在“掩耳盗铃”,未有任何反应。

    6月12日,当事人刘国峰否认写了上述道歉信,并称身旁有延安市城管局专人陪护,“不方便多说”。 

    网民“闲话直淌”痛斥政府此举是“越抹越黑”,更直指“政府公开造假需追责”。《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谴责,维护延安形象不该让受害者道歉。“延安被踩头商户回应称公开信不是本人所写,背后的真相昭然若揭。让受害者向施暴者道歉,违背了最基本的行为伦理;至于说地方形象,还有比这种拙劣的危机公关更能越描越黑吗?当务之急,不是挟受害者以令舆论,而是拿出洗心革面的决心,这才能维护地方形象。”

    时至今日,延安城管事件已经落入“越抹越黑,不抹也黑”的泥潭。网民“浮华暂借问”认为,延安的应对失败,“表面上是官场语言与网络语言的断层,本质上是民智在激流勇进,而官僚体系还在刻舟求剑”。任何事后的公关只是包装粉饰,只能解决形式上的问题,却已无力改变施政的内容。“政府需要一个产品经理,从民生的角度设计职责,而不是从GDP和维稳的角度。”

    6月13日,知名网友徐昕将刘国峰的道歉信与城管局长的鞠躬照片放在了一起,发问道:“延安城管局长,何时辞职啊?”十几个小时之内就有7700多条评论赞成“辞职”。

分享到:
雅安地震后,我们进步了
延安城管“踩头”事件应对有六大失当之处
“同舟共济”相亲忙
谱写郑州财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