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6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专家视线

修改防卫大纲凸显日本防卫政策转向

王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21日   09 版)

    6月11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向安倍政府递交了一份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建议草案,提出加强离岛防御能力和尽快实现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在当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极为敏感的情况下,日本政府的这一举动,使得周边国家不得不担忧其防卫政策的下一步走向。

    日渐外向的日本防卫政策

    《防卫计划大纲》是日本国家安全政策和自卫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决定了相当一段时间内日本防卫政策的走向。迄今为止,《防卫计划大纲》一共出台过4部,体现了不同时期日本政府对安全威胁的基本判断和日本自卫队的建设思路。

    1976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提出日本为应对“有限的、小规模的侵略事态”,应建立和保持一支小规模、质量较高的“基础防卫力量”。本版大纲以苏联为假想敌,强调日本应保持独立国家所需的最低限度战斗力。

    1995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是第二部,它扩大了自卫队的职能范围,明确规定其任务除了“保卫日本安全”外,还要应对大规模灾害和为建立更稳定的安全保障环境而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发挥军事作用,表明自卫队开始由“内向”转向“外向”。

    本版大纲还没有明确视中国为“威胁”,但以此大纲为基点,1997年制定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则将台湾海峡划入所要应对的“周边事态”的范围之中。实际上,日本防卫政策对中国的关注始于1991年,日本在当年发表的《防卫白皮书》中,首次增加关于中国军事问题的内容,其位置在苏联之后、朝鲜之前。此举表明,日本开始将中国列为公开的防卫对象国。

    2004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重点关注了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扩散的威胁,并将自卫队在海外执行任务升格为“本职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安全环境的描述中,日本将中国的正常军备建设与发展同朝鲜的导弹和核问题相提并论,把它视为日本的一大威胁。同时,日本不但将防御弹道导弹作为防卫任务,还将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以及海洋权益争议也明确纳入防卫目标。

    2010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则突出强调了“中国威胁论”,并提出建立“机动防卫力量”。其中,最重大的转变是,将防卫重点由日本东北转向西南,提出加强西南诸岛的防御。这里的西南诸岛即指日本九州以南、中国台湾岛以东的岛屿,其中就包括钓鱼岛。

    这一版大纲断言,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已成为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担忧事项”,高调声称要予以“警戒监视”。同时,要重点部署以海空作战力量为主的机动防卫力量,并强调要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加强防卫合作,以图达到联合牵制中国的目的。

    此次自民党提出的《防卫计划大纲》修改草案,实质上与2010年版并无大异,只不过针对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和直白,先发制人的进攻性举措更加明确和具体,它也预示了下一版《防卫计划大纲》的政策走向。

    雄心勃勃的新军事大国

    伴随着防卫政策的大幅度调整,日本在军事战略、力量建设和防务行动等方面也表现了令人不安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日本对军事大国地位的不懈追求。

    在军事战略上,日本已经完成了由“守”向“攻”的转变。“专守防卫”是日本政府根据1957年制定的《国防基本方针》,于1970年提出的军事战略。其在地理范围和行使武力条件方面都有着特定的涵义,即只能限定在“日本国土及周边”,且只有在“受到对方武力攻击之后”才能行使防卫权。

    但是,在1995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和1997年《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中,已经将自卫队的作战区域由“国土”扩展到“周边”甚至更远的区域,并将行使武力的时机由“遭受敌人入侵后”提前到“受到敌人威胁时”。2003年,日本又通过了《武力攻击事态法》、《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部分修正案》和《自卫队法修正案》等“有事三法案”,明确自卫队在“预测到”将发生紧急事态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此举标志着日本彻底放弃“专守防卫”,转为奉行以危机预防和威慑为主的“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而此次大纲修改草案之所以提出建立配备鱼鹰旋转翼飞机和水陆两用车辆的“水陆两栖部队”,就是为了实现对敌基地的主动攻击能力。

    在力量建设上,日本正在逐步进行由自卫队向常备军的转变。2005年,日本防卫厅在其内部设立了等同于联合参谋本部的统合幕僚监部,以统合幕僚长取代了过去的统合幕僚会议,把以往各自为政的陆海空自卫队的指挥权归并统一,强化了作战指挥体系。

    2007年1月,成立于1954年的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成为日本政府中与外务省、财务省同等的部级单位。“厅”改“省”虽为一字之差,却是关系到日本国家组织结构和自卫队职能重新定位的重大事件。正如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在“防卫省”挂牌仪式上所表示的,这是日本脱离“战后体制”、为新的国家建设打下基础的“意义重大的一步”。今年2月15日,第二次担任首相的安倍晋三进一步提出,要在新的《宪法》修订草案中将“自卫队”改为“自卫军”,并力争在任期内实现。实际上,即使没有冠以军队的名称,日本自卫队已经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军事力量之一。

    在防务行动上,日本已经和正在突破“和平宪法”设置的诸多限制。从1947年5月3日开始施行的《日本国宪法》,是日本总结战争教训之后对世界人民所作的和平承诺。其核心内容是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不承认集体自卫权,因此,也被称为“和平宪法”。

    但是,为了加速实现所谓的国家“正常化”,追求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的目标,国力不断增强的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和平宪法”诸多限制的突破。仅在1982年组阁的中曾根首相任期内,日本就先后以加大防卫投入突破了防卫经费“不得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制,以在1000海里海上通道为美国舰队护航突破了不参加集体防御的原则,以准许向美国转让武器技术突破了“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

    此后,日本政府不断突破“和平宪法”限制——1991年,借助海湾战争,日本以向波斯湾派遣扫雷艇突破了不向海外派兵的限制。2001年,借助“9·11”事件,日本自卫队首次远赴印度洋配合美军行动,一举突破制约其军事作用发挥的“地区限制”、“行为限制”和“国会限制”三大禁区,等同于变相行使了“集体自卫权”。2011年7月,日本在东非吉布提建立了自卫队首个海外军事基地。时至今日,昔日的“和平宪法”已被日本采用“蚕食”的方式突破得千疮百孔。不但如此,安倍晋三还屡次表示要在此届任期内完成修宪。而此举一旦实现,日本战后的和平改造痕迹将被抹得干干净净。

    祸患无穷的日美军事同盟

    日本之所以敢于屡屡突破“战后体制”对其在军事领域的制约,除了本国内部民族主义和右翼势力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有强大的日美军事同盟作为支撑。而日美两国能够成为“持久”和“牢固”的军事同盟,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从美国的角度来讲,二战结束后,朝鲜战争的爆发凸显了日本在亚洲地缘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遏制中苏在亚洲的影响,美国一手主导和策划了重新武装日本。在整个冷战期间,日本俨然是一道天然的“反共防波堤”,美国更是纵容和默许了日本军事力量的扩充。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日本又从抗衡苏联的桥头堡迅速转变为制衡中国的立足点。

    从日本方面看,日美结盟经历了二战结束后的“依美防卫”、冷战时期的“共同防卫”和目前的“共同应对”等不同阶段,整个过程中,日本通过不断加强日美军事和政治同盟,借机摆脱了国际社会和本国宪法对自身防卫建设诸多方面的禁忌和限制。

    2005年,日美安全保障会议在发表的题为《日美同盟:为了未来的变革和再编》的共同声明中,将“改善国际安全保障环境”、“应对世界性的课题”增加为同盟合作内容,这标志着日美军事同盟由地区性同盟正式转变为全球战略性同盟。这导致日本不但在军备建设上无所顾忌,在处理与周边邻国领土争端时也是愈加蛮横。

    1969年,日本单方面划定了所谓的“防空识别区”,将东经123°以东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全部纳入其中。日本以此为依托,历经数十年构建了由航空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组成的海空立体巡视体系,对相关海域进行所谓的“实际管控”。近年来,日本借此屡屡对中国正常巡航的飞机进行拦截和骚扰,在国内和国际社会刻意制造日本领空遭到入侵的错觉和假象。2010年9月7日,日本更是蓄意在钓鱼岛海域制造“撞船事件”,激化中日钓鱼岛争端。今年6月11日,日本自民党进一步提出所谓的钓鱼岛12海里警备保全法,意在授权允许自卫队和海保厅在钓鱼岛12海里范围内使用武器驱离正常巡航的中国公务船。这种危险的做法大大增加了中日爆发武装冲突的几率。

    然而,面对日本的举动,美国表现出的却是假中立、实偏袒的态度。甚至在此次备受瞩目的“习奥会”探讨东海问题的过程中,奥巴马仍然明确表达了“中国需要认识到美日是同盟国,美国完全信赖日本”的态度。在中美两国首脑会晤结束后,安倍晋三专门与奥巴马通电话了解谈话内容和确认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同时,日本政府对奥巴马强调美国对钓鱼岛有防卫义务的表态表示欢迎。6月14日,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助理詹姆斯·祖沃特在东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钓鱼岛区域“在日本的施政权之下,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而计划7月初访美的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所肩负的重要任务就是再次确认钓鱼岛适用《日美安保条约》。

    美国不仅仅给予日本口头上的道义支持,还通过大规模的军演行动来向外界证明两国军事同盟的牢不可破。今年1月22日在美国加州举行的“铁拳”年度军演中,美国有意训练日本的登陆和夺岛能力。6月10日,代号为“黎明闪电战”的日美联合军事演习于加州再次拉开大幕。尽管日美政府均正式表示“演习并不针对特定国家”,但这些以“登岛”为噱头的联合军演无疑向外界传达了“美国支持日本目前的岛屿主权争端”的态度。美国这种“拉偏架”和“助声势”的做法,无疑将会使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更加有恃无恐。

    日本防卫政策的转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日本国家的走向。日益“外向”的防卫政策表明,日本不但没有很好地反省自己惨痛的历史,也没有正确地运用自身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以日美同盟为后盾,日本展现出来的自负与蛮横令亚洲人民似曾相识,亚洲各国必须对不断“右倾”的日本政府和不断壮大的日本自卫队保持高度的警惕。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

王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6月21日 09 版

这是一支“能打仗”的红十字战队
修改防卫大纲凸显日本防卫政策转向
“棱镜”折射出了什么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