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行“技能竞赛月”,让师生共成长,获2013年“国赛”7项冠军

让每个学生在校都能完整感受一次技能比赛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11日   05 版)

    速录专业荣获201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文化长廊

    逆向工程实训室

    汽车维修实训室

    这几天,在面积并不大的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工职院”)校园里,写有祝贺之词的十几条随风飞舞的红色横幅显得尤为惹人注目。“这是我们学院的骄傲。”谈起横幅,北工职院副院长冯海明说。

    前不久在天津举办了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大赛中,北工职院过关斩将获得了好成绩:高职组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总成绩位居北京市高职院校第一名,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也名列前茅。

    在许多的比赛项目中,北工职院已经不是第一次摘得桂冠。“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学校长久以来坚持的‘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理念”。北工职院院长陈建民介绍,从2008年开始,北工职院便形成了以校赛、市赛、国赛三级技能比赛促进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完善机制。几年下来,北工职院用在市赛、国赛中的好成绩证实了“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理念的成效,也正在用自己的探索构建一个职业教育的独特模式。

    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整感受一次技能比赛

    来自河南农村的刘祥伟,作为本届国赛中斩获两项一等奖的学生,他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

    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刘祥伟对自己每一个扎实的步伐都记忆犹新。从参加校赛脱颖而出,到参加市赛取得好成绩,再到今天在国赛中大放异彩,今年刚上大二的刘祥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

    与刘祥伟一样,北工职院参加国赛的16名学生,都是从校赛-市赛-国赛中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好苗子”。而不论在国赛中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他们都被北工职院视为学校优秀学生的卓越代表。

    技能竞赛月,这已经形成惯例的一年一度的校赛机制,成为北工职院全面提高学生技能素质并从中遴选“技能高手”的基础方式。“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学生都至少完整感受一次技能比赛。”北工职院科研处处长任凤国说。

    事实证明,自从2008年提出这一口号,几年来,北工职院基本实现了这一看起来很难完成的目标。“鼓励大一学生参加,动员大二学生参加,大三学生自愿参加”,按照这样的步骤,北工职院校级技能比赛覆盖了所有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在上学期间,获得一次完整地参加一次大赛的经历。

    “他们不一定能够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但从准备、集训、策划到真正参加比赛,再到赛后总结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这种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能让他们获得远比课堂上更直接有效的成长。”冯海明说。

    在惊人的覆盖率基础上,一年四季,北工职院都充满了技能比赛的氛围。上半年,老师学生们忙着备战市赛、国赛;而一到下半年,师生们又立即投身校赛的准备和开展中。

    每年9月,开学不久后,北工职院各专业就要将自己设计的校级比赛项目提交给学校,由学校从中选定,最终确定具体比赛项目。几年下来,北工职院每年基本上都确定24个与企业用人息息相关的比赛项目。

    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北工职院各院系就开始陆续开展比赛。“说是技能竞赛月,其实前后持续的时间差不多都有半年了。”任凤国说,半年下来,基本上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经过了比赛的“洗礼”,其中优秀者下一年要继续备战市赛、国赛,成绩普通者也对自己所学的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未来也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

    我们不是“金牌主义者”

    院长陈建民显然对这次北工职院在国赛中取得的成绩,不是非常“满意”。“有好几个项目,只差零点几分,其实还是有希望再拿一两个一等奖的。”陈建民开玩笑地说。

    但随即,陈建民话锋一转,其实,“我们不是‘金牌主义者’,所以,最终的成绩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只希望所有学生都能有一个好的未来,至于拿多少金牌,这不是最重要的。”

    陈建民是这么想的,北工职院也是这么做的。几年来,北工职院的校赛、市赛、国赛三级竞赛机制一直在推向深入,但不论在老师眼中,还是在学生心里,名次都不是最关键的。“我当初选择北工职院,就是想学一技之长,这样在社会上也会是个有用的人。”北工职院机电工程系大二学生孟繁玲说。

    至于在竞赛中取得的好成绩,是否能大大改变自己的前程,孟繁玲觉得,这并没有必然联系,关键还是自己扎实地把技能学好、用好。在这次国赛中,孟繁玲和队友斩获了三项一等奖,但他觉得,这只是自己平时扎实训练自然而然取得的成绩。

    这样的结果正是北工职院管理者最愿意看到的。副院长冯海明认为,从一开始推行校级技能竞赛,学校就不是为了在学生群体中分出优劣,而是为了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更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学,并且能够从具体的实战竞赛中,不断找出自己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成长、进步。

    有一个细节令冯海明十分感慨。2008年实行校赛以前,中午下课铃一响,所有学生一哄而散,抢着到食堂吃饭;而自从校赛推开后,下课铃一响,所有学生都拥到实训室去抢座位,然后再去食堂吃饭。

    “这就足以证明校赛机制对学生想学、爱学的推动。”冯海明说。

    北工职院建筑工程系老师崔有祯对此也颇有感慨。在他指导的测绘专业中,他知道,有些学生总是天不亮,五点钟就起来在校园里训练。“就算现在出去看,也肯定能看到测绘专业的同学正在练习。”崔有祯说这话的时候,天正晌午,烈日炎炎,室外温度高达三十四五度。

    “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推动者初衷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拿更多的好名次,但几年来在市赛和国赛中的成绩,却让北工职院老师们也颇感欣慰。以此次国赛为例,并非汽车专业院校的北工职院在汽车三个项目中连续第三年获得一等奖;而在测绘专业,北工职院也是连续第二年在两个项目中夺得一等奖。“这至少证明,我们并不是靠着多么艰深的专业理论或者专业优势取得的好成绩,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学得扎实、用得扎实。”任凤国说。

    扎实的训练,让北工职院的学生不仅成为各种赛事中的姣姣者,更成为就业市场中的“香饽饽”。连续三年,北工职院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在较高水平,就业率在北京市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特别是测量、机电、数控等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另据多年跟踪调查,北工职院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优良率均在较高水平。

    不止让学生成长,老师也受益

    “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理念,让北工职院的学生拥有了更充分的技能成长机会。而在冯海明看来,这一理念,“不止让学生成长,老师也受益”。

    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这种现象真实地发生在北工职院。崔有祯对此深有感触:“老师的成长甚至是多方面的,第一,通过不断地带领学生集训,使自己的个人能力获得提高;第二,通过不断地参与指导紧扣当前发展主题的比赛项目,让自己也不断接触最新鲜的技能需求,并且能够不落伍;第三,还能获得更多的与其他院校老师交流的机会,让自己在专业领域更上一层楼。”

    崔有祯说自己从学校发展思路中受益匪浅,也赢得许多北工职院老师的赞同声。冯海明则直言:“通过几年竞赛机制的推进,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很明显,我们的教师队伍现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队伍。”

    高水平,在北工职院的标准里,更多地带有高技能水平的意味。一直以来,北工职院便致力于打造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一目标早已实现,并且这支队伍正在不断深入的“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中,有望越来越壮大。

    “双师,就是要求老师要能教会做、善于育人,这样的老师就必须在不断地与学生并肩战斗中成长起来,也必须不断接受最接地气的比赛项目的考验,才能保持长久的战斗力。”冯海明说。

    目前,在北工职院456人的教职工队伍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有163人。

    2011年,北工职院还出台了一个“学生监督老师”的学生信息员制度。经学校专门聘任的学生信息员,有权广泛收集教学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将教学进程、教学秩序、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学风状况等方面如实反映,并提出客观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对教师严苛的要求,也让北工职院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80后老师赵元苏便是其中一员。任教于信息工程系的赵元苏,刚到北工职院工作3年,现在便已成为专业领域内小有名气的专家,并经常担任全国一些专业技能大赛的裁判。

    这与赵元苏在担任学生竞赛指导老师中的“实战”大有关联。此次国赛,她指导的吴泽星、张易、何红英和汤应军4名学生组成的团队还获得了LTE组网与维护项目的一等奖,她自己也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

    “一般来说,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身份是老师,但在我们学校,教学的时候,老师同时也是学生,也在学习,也在努力获得成长的可能,这就保证了我们教学改革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能保证通过更加优秀的师资,最终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冯海明说。  

分享到:
教育的“城市包围农村”现象
中国再次震惊国际超算界
新东方听力夏令营订制牛津教材
让每个学生在校都能完整感受一次技能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