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我们走在大路上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展示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23日   05 版)

    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签署两厅共建学院的合作协议

    汽车专业学生在长春一汽大众公司生产线上顶岗实习

    学生在航海模拟器训练中心实训

    学院承办宝马广州培训基地IBT培训

    学院在北校区内建成的船员综合技能训练基地

    轨道运营管理中心实训室

    学院承办全国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过渡考试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师生以工地为课堂

    广州,中国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坐落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

    学院创建于1959年。五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广交学子从这里走向南粤大地,投身广东交通建设事业,其中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广东交通行业的中坚力量,学院也因此成为省内培养交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广东交通行业的“黄埔军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的时候,广交院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形势,学院党委抓住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机遇,积跬步,致千里,通过内涵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先进理念引方向 综合实力上台阶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是广交院步入深化内涵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学院将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紧跟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步伐,确立了“内涵发展、质量立校,开放融合、服务兴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公路、水路、轨道三路引领,服务粤港澳交通行业;学校、政府、行业多方合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素质、技能、潜力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思路;制定了“强化科技服务,致力文化传承,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的技术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

    新理念带动新发展。学院立足深厚的交通行业背景,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创新发展举措,注重对首岗胜任能力与发展潜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铺路石”品格与“航标灯”精神的培养、办学规模与专业布局的优化、行业引导型政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校企人员双向轮岗”双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创新,以及基于政校行企协同的社会服务平台与能力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交通特色、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学院综合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建有一支“上得讲堂,下得工场”的双师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超过20%;现有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5万人;拥有省级示范和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21门,中央财政支持和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居前列。学院成为高职院校创新行业引导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试验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骨干校”、交通行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和职工教育与培训的“助力器”、服务粤港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排头兵”,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业引导筑高地 “两厅”共建开先河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地,交通运输建设事业起步早、发展快,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将交通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力度。未来几年,粤港澳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环珠三角地区轻轨网络建设、珠江航运体系建设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充分发挥原属交通运输行业办学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依托行业企业,撬动行业主管部门,达成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两厅共建学院的合作协议,牵头组建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行业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的政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商合作育人、共同发展大计,形成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科技教育服务的长效机制及行业引导型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行业内高度支持和认可。

    搭建平台商大计, 创新机制谋发展。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出发,学院将政校企合作作为开门办学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途径。早在2004年,就在全国交通类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了政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在此基础上,学院不断完善理事会的组织架构,安排专门人员和工作经费,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办法,保证各组织机构有效运行。到去年底,已经与50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8个二级学院成立了专业政校企合作理事分会、26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主要合作单位建立了102个校企合作企业联络工作站,形成了职责明确、运作高效的组织网络。

    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领导下,学院牵头组建了“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包括广东交通集团、广汽丰田等近百家行业企业;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广州市交通技工学校等18家交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广东省公路学会、广东省交通教育研究会等11家交通行业中介组织。集团以理事会为决策机构,下设校企合作部、校际合作部等分支机构。集团自成立以来,以联合人才培养及行业职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开展订单人才培养、教育培训资源开发以及师资培养与共享的合作实践,在集团化办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丰硕成果。

    行业引导筑平台,校企联合奏新章。2012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合作共建学院的签字仪式暨学院政校企合作理事会换届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十余家媒体以及广东交通集团、广东航运集团、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等数百家交通行业企事业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了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签署合作共建学院协议书。按照协议框架,双方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在政策、资金、场地以及学院其他办学活动中予以大力支持,推进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学院主体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两厅共建的办学体制,是首次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出现,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依托交通行业,充分发挥优势,主动出击,不断拓展政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在校企合作上取得骄人成绩。三年来,学院与3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了500个校外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合作单位为学院捐赠价值3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指导和协助学院开展专业建设,设立各类奖助学金15项,每年奖助学生数百人,行业企业成为学院育人和发展的有力支撑。

    校企联合育英才 内涵发展创品牌

    学院紧跟广东交通运输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主动对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引导各专业根据企业生产岗位需求实施人才培养,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能力核心+订单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实现了学生首岗胜任能力与职业生涯发展潜能培养的有机统一,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期间,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71项,省级奖项168项,是广东省首家在全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四届夺得“特等奖”和团体“优胜杯”的高职院校。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营销专业的获奖成绩均居全国高职院校前两名。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供需比例均超1∶2.5;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工作总体满意度很高; 多数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大部分毕业生在广东就业,满足了珠三角区域产业及交通行业转型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引标准开发课程,融岗证实施教学。学院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开发专业能力、关键能力、人文素养相组合的工学结合课程,引入行业企业培训标准、国际和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融合工程项目和生产实例,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通过项目教学、工地课堂、码头课堂、船舶课堂等,实施“课证岗”融合教学。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期间,学校新增了5门省(部)级精品课程,开发了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125门优质课程,建成17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重点建设专业所编制的专业教学标准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国内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

    实行“两个转变”,建设实践基地。以“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为引领,学院在政校企联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中,实行“两个转变”,即:带动院内新建、改建的实训场所向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方向转变;带动院外实践教学基地向融顶岗实习与教学为一体的方向转变。

    在院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与政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基地。学院联合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广东交通集团检测中心共建了广东省唯一的土木工程基桩检测社会培训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共同管理基地,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合作,建设了丰田技术教育中心、宝马广州培训基地、日产技术教育中心等。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期间,在院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了125个校企合作实训项目,实践教学条件跃上新台阶。

    在院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一方面依托大型企业创建“厂中校”型院外实践教学基地,联合中铁二十五局、港珠澳大桥、一汽大众、东莞海昌等大型企业,把教室搬进工厂(场),建成工地课堂、码头课堂、船舶课堂等一批“厂中校”,形成了“厂校合一”的育人环境,学生住在工场,学在工场,一边进行顶岗实习、一边接受理论教学,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依靠中小企业建设院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网络,先后建有院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500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实习和就业网络平台,顶岗实习学生比例很高。

    校企双向轮岗,提升“双师”素质。以政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为依托,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合作,积极探索人力资源培养与共享的互利共赢长效机制,创新了“项目导向、校企人员双向轮岗”的师资培养机制。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特点与需求,以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及服务、员工培训等项目为载体,有计划地派遣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将教师知识更新、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的过程与解决企业生产实际的技术问题、能力培训等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合作企业乐于接收学校派遣的专任教师,并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来院开设专题讲座,讲授企业一线最新的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实现了校企共赢。目前,学院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其中重点建设专业超过95%,重点建设专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超过50%。2013年初,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俊平在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年会上以“项目导向、校企人员双向轮岗”师资培养机制为主题作重点发言,得到与会的业内代表高度认可,被认为是解决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难题的一条新路子。

    相伴相助同发展 共生共赢创未来

    学院以“双赢”作为校企合作的基点,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建立广东交通运输行业教育培训平台、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宝马(华南区)培训中心等培训平台,组建“高工工作室”及7个工程技术中心,提供科技服务、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等教育培训服务,助推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交通运输行业点多线长面广、职工教育培训实施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支持下,学院联合广东交通职教集团旗下4家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开发了省交通运输行业职工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开发和甄选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了在线学习、答疑、考试、学分申请、证书发放的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职工的一致好评。三年来,学院共开展职工教育培训7.3万余人次、技能鉴定3.5万多人次、资格考试9.2万人次,为3千余名在职人员提供了成人学历教育。学院作为省内交通运输行业职工教育与培训的“助力器”作用与地位日益提升。

    广东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同时也是中国四大水系之一——珠江水系流经的主要区域,海洋运输业与内河航运业发展迅猛。学院根据航运业发展对技术和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先后开展“广东省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研究”、“珠三角港口物流一体化发展研究”等多项政策咨询研究,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开展 “船舶发动机的电子降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等实用技术研究工作。其中,基于“轮机工程自动化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研究取得了集成技术及专利成果,与多家公司合作开发了船舶自动化机舱检测报警系统等多个产品,应用在多艘在航船只及相关领域,经济效益超过400余万元,受到了行业企业好评并获得2011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建设期间,学院共承担各类技术服务项目94项,到账科技经费超过1700万元,获得各类专利20余项,面向企业生产转化“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机舱检测报警系统”等专利成果3项,技术服务给企业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达2700多万元。学院在交通安全生产技术、车辆检测监控技术、轮机自动化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指标与监控、路面施工技术、桥梁检测技术、交通信息化技术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政策咨询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成为广东交通行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的重要平台。

    学院发挥骨干院校的带动示范作用,先后举办了“交通类汽车专业带头人培训”、“教育部全国骨干师资培训班(RCNA)”、“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班”、“珠江水系航线船员师资培训”等15个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项目,累计师资培训2148人次,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交通行业教育培训的“金牌培训师”,先后有多名老师入选交通运输部培训师资团成员,有力推动了交通行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三年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60余所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院校来院考察交流,共享办学经验和发展成果。学院还主动对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及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技师学院等7所职业教育院校进行对口支援,以建立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等内涵建设领域为重点,切实提高帮扶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骨干院校应有的示范辐射作用。

    在成绩面前,学院党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党委书记朱伟新表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既是学院发展的“助推剂”,也是继续前进的“加油站”。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的技术应用型高职院校。

    AD

分享到:
我们走在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