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8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从国家层面加强协同创新和系统集成

智能机器人或成“中国创造”突破口

蒋家平 本报记者 王磊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8月06日   03 版)

    在前不久落幕的荷兰第17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中国代表队表现优异,共获得四项冠军、一项亚军。一时间,有网友戏称“机器人为中国足球圆梦世界杯!”

    “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表明中国在世界机器人版图上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日,中国RoboCup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机器人进入智能时代的今天,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和系统集成,以期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实现全面赶超。

    据了解,机器人一般分为传统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两类。传统机器人是具有执行程序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机器人,只能在规定的环境中重复执行相对简单的规定动作。目前国际上已经大规模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大多属于此类。

    “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往往是未知的、变化的和难以预测的,因此需要具备感觉、行动和思考三个要素,即能感知识别环境状态,具有学习能力,能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和规划,从而对外界做出适应性反应。”陈小平说,相比传统机器人“吃苦耐劳”、“力大无穷”等品质而言,“智能”是更令人向往的能力。

    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在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的积累,占有明显优势,许多国际一流大学和著名企业都是机器人世界杯上的常客。近年来,中国高校、研究机构也纷纷进入机器人研究领域,研究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在本届机器人世界杯上,服务机器人组共有21支参赛队,中国科大“可佳”机器人由于受网络通讯原因的影响错失夺冠良机,但在 “室内清洁”、“酒吧服务”和“超市购物”等9项主体技术测试中获得总分第一。这是历史上第一支美、德、日之外的团队在服务机器人主体测试中排位第一,标志着我国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研究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996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国际联盟成立时,曾提出宏伟设想——机器人足球队到2050年能战胜人类的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

    “按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态势,当初设定的这一目标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陈小平认为,人类研发机器人的目的不是战胜人类,而是服务人类、造福人类,因此RoboCup国际联盟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增强比赛的挑战性,加强竞赛与研究、应用的关联度等措施,来促进机器人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据他介绍,原来参加RoboCup中型组和人形组比赛的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近年来也纷纷转入智能机器人领域。

    “RoboCup的应用化转型,恰好顺应了世界各国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的迫切需求。”陈小平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路径,实施制造业振兴计划。在此背景下,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国外企业在工业机器人生产领域占据绝对垄断地位,我国机器人传统发展模式的空间较小,难以形成真正的产业竞争力。

    “智能机器人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是未来新兴产业的支撑点。”陈小平认为,面对小批量、多品种和客户订制等新的生产模式,以及中国大批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传统机器人已经难以胜任。因此,在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的同时,促进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是我国在机器人领域中赶超国际水平的最佳选择和必经之路。

    据悉,目前国内一些企业正在加大投资,开发机器人硬件及核心部件,如电机和减速器的研发。“但中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落后,要有所突破,还须另辟蹊径,比如找到不依赖传统工业基础的硬件生产路径。”陈小平认为,相比而言,我国机器人软件研发水平与国际差距相对小一些,科大“可佳”在机器人世界杯上获得主体技术测试总分第一,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但在规模化研发和应用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为此,必须加强协同创新和技术集成。”陈小平举例道,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的智能机器人,其独特的技术路线最初并不被多数人看好,但在国防部高级计划局的资助下,已在四足机器人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正在动员全国力量做软件,这种软件集成大量技术,可控制机器人在复杂真实环境中完成挑战性任务,一旦取得突破,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机器人战略格局。

    有业内专家指出,国内的风气倾向于高认同、低风险和各自为战,不被多数人看好的构想往往得不到有效支持,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更是缺乏必要衔接,即使不同研究团队在各自方向上取得局部突破,也会因为缺乏协同和集成,很难取得以点带面全面突破的效应。

    “因此,智能机器人要想取得突破,不仅要从硬件上加快突破,还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协同创新和技术集成。”陈小平认为,只有这样,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

分享到: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别有名无实
智能机器人或成“中国创造”突破口
缺经费不能成乱收费借口
高层次人才回流难
新西兰留学政策将微调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