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8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不轻浮、不张扬、不陷落,曲高也能和众”

———对话《视野》杂志社常务总编辑夏志勇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8月08日   04 版)

    问:听说《视野》已经创刊16年了,可以谈谈这本杂志的发展历程吗?

    夏志勇:转眼间,《视野》已度过了她的16岁生日。对一份杂志来说,16年并不是一段很长的历史,但《视野》在这16年时间里的确走过了很多的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创刊之初的两三个办刊人、一期几千册的印数,到今天的近二十名工作人员、四五十万册的月发行量,单是从这简单的数字对比中,大家就能够看出她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从办刊人的角度来讲,这个过程是艰难痛苦的,但其结果却是令人愉悦快慰的。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视野》不但迈过了蹒跚学步的幼稚期,而且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在强手如林的中国期刊界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2001年,《视野》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双效期刊”; 2005年,《视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应该说,经过16年的发展,《视野》已经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相信她以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问:我非常好奇,一份出身大学校园,来自西部高校的社科类期刊,何以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声名鹊起?又凭借什么跻身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行列?

    夏志勇:《视野》的起步阶段,正逢中国期刊业转型的特殊时期。为争夺市场,部分期刊走迎合之路,靠刊登凶杀、色情、迷信之类猎奇、“刺激”的文章来招揽读者,以求获得较高“回报率”。期刊界兴起一股媚俗之风。从诞生之日起就直接面对市场的《视野》,对要不要走这条“捷径”的回答是:不!

    《视野》之所以拥有极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十多年间,她不轻浮、不张扬、不陷落,坚守高品位的办刊风格和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吸引了无数读者。

    我们坚信,任何时候,人类都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作为大学主办的杂志,我们必须坚定地走高品位的办刊之路,绝不搞跟风媚俗那一套。要追求发行量和经济效益,但更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追求社会效益。我们坚信,好杂志终究会赢得读者的喜爱,曲高也能和众!

    问:“既叫好,又叫座”往往是很难做到。16年内的办刊历史形成了这本杂志哪些独特的理念风格?

    夏志勇:《视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例:高品位也可以用非常亲和的方式来体现。这种方式渗透到办刊过程当中,就逐步形成了一种理念、一种风格,也成为《视野》的办刊方向:新锐、人文、生活。

    事实上,《视野》成长的每一步,都在吸收他人的长处,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星云》等众多刊物,我们都曾经从中汲取营养。但是,《视野》并没有、也无意亦步亦趋地走别人的路。学习是必需的,但模仿则意味着死亡。我相信稍有眼光的人在读完《视野》后,都会说:《视野》就是《视野》,她在文摘期刊中是独树一帜的,是“这一个”。

    当前社会处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在这种信息饱和的情况下,读者更需要优质的信息,同时希望能够在文章中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又隐含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这样的刊物是仅仅靠做情感的杂志所不能提供的。

    实际上,《视野》的“新锐”不仅体现在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生活的倡导以及对最新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关注上,而且体现在对刊物内容和形式的探索创新上。翻阅创刊至今的100多期《视野》杂志,我们发现,她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都凸显了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常用怀疑、批判的眼光和立场看待社会问题,从宇宙之大到苍蝇之微,《视野》都给出了富有新意和深意的解析。

    “《视野》拒绝无聊的风月、虚假的温情和肤浅的感动,而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去探询人生和社会、历史和文化、中国和世界,希望读者能够在充满快感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怀着一颗善良之心、悲悯之心去观察世界,思考人生。”《视野》杂志总编辑李恒滨这样总结。 

    10年的办刊历程一路走来,《视野》一直在变,但变的是它的外表,而不变的是它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人文关怀。 

    问:《视野》积极投身公益行动,继2003年免费为中华蓝天儿童村(孤儿院)做招募义工的广告:“关爱孤儿、救助孤儿”后,2004年至2005年又热心为贫困学子募款搭建平台。特别近年坚持做的“《视野》·阳光行动”,社会反响强烈。一本杂志为什么也要参与公益?

    夏志勇: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并为他们摆脱困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视野》精神的一部分,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两个公益行动,是我们近年来所举办的多项公益性质的活动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作为高校主办的杂志,《视野》对与教育和成长有关的问题更为关心,并且认为这是关乎民族未来与根本的问题,因此我们为自己能够为此贡献绵薄之力而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曾经为中华蓝天儿童村招募义工刊登免费广告,正是出于这样的初衷。而始于2005年、目前正在进行之中,今后还要继续开展下去的“《视野》·阳光行动”,则是我们下大力气去做的一项慈善活动。

    通过《视野》搭建起的这样一个平台,在受助者与捐助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千千万万贫困学子能够实现继续求学的愿望,我们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作为媒体,我们应该承担起这样的道义,我们应该肩负起这样的责任。事实上,我们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今后我们还会作出更多的努力。

分享到:
《视野》·阳光行动:播撒慈善阳光 温暖成长记忆
“不轻浮、不张扬、不陷落,曲高也能和众”
他们眼里的“阳光行动”
“阳光学子”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