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邱晨辉)“人类共进行了122次月球探测、 42次火星探测和40次金星探测。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科学认识和相关技术上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探月工程的实施,我国深空探测开始起步,在近日举办的首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上,我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院士如是描述中国深空探测在国际上的地位。
“中国要想弥补这样的差距,首先要瞄准世界前沿,解决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其次要紧密结合我国的科学技术能力;此外一定要具有中国的创新特色,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有重大科学意义的事情。”欧阳自远说。
他以今年要“落月”的嫦娥三号为例,嫦娥三号年底发射时将携带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并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月球上观测恒星、星系和宇宙。“我们搞深空探测一定要明确科学目标是什么,比如探测火星,是去了解生命、水星、火星内部结构,还是其他什么目的?我们不能白去。”欧阳自远说。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说,目前,中国科学家正在开展月球以远的探测论证工作,探测对象将拓展到太阳、火星、小行星、金星、木星等太阳系天体,探测方式将从环绕天体的遥感探测逐步扩展到天体表面的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乃至天体表面的取样返回和载人登月等探测活动。
据介绍,此次论坛主题为“太阳系探测的科学与技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承办,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科学、技术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中外交流与合作,更好推动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