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单车上的东钱湖”——

骑在山水间,品味慢生活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30日   05 版)

    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单车在东钱湖备受推崇

    单车的盛会

    东钱湖依山傍水的国内首条生态型环湖自行车道

    慢下来,才能看清身边的风景;慢下来,才能品味流逝的时光;慢下来,才能解读自然的情调。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也是我国第七个城市无车日。在浙江著名的山水胜地宁波东钱湖,200多名不同寻常的骑行志愿者沿着东钱湖南岸的自行车道,用骑行来问候世界。

    从“无声”,骑到“有声”

    今年无车日的主题是“绿色交通,清新空气”,9月22日的“单车上的东钱湖”骑行大会也践行了这一主题。

    “以前的活动,一般邀请名人担任公益骑行大使,但是今年,我们邀请的都是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普通人。他们带来了社会的正能量,也体现了为老百姓建设东钱湖的理念。单车骑行东钱湖不仅成为我国无车日的一大亮点,也为打造低碳东钱湖、生态宁波作出了贡献。”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苏少敏说。

    在骑行开始前的喧闹中,有两支没有声音的队伍。

    他们有的是笑容,有眼神,有手势。他们是完全由聋哑人组成的宁波“龙骑天下”单车队和余姚的舜龙单车队。

    49岁的彩扩行业个体户陈威军,是宁波“龙骑天下”单车队的队长。

    他最为熟悉的,就是“夜骑东钱湖”。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环湖打造了景、湖、岸、山、村串点成线,自行车道、观光道、慢跑道三位一体的系统,建设了长达45公里的环湖骑行路线。这就成了陈威军他们的天然氧吧和免费跑道,他们每周会训练三至四次。

    但骑行对他们来说,不只是轻松和快乐。“骑行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车子维修、急救和后勤。”在夜晚不可预知的情况下,骑手们只能小心翼翼,靠眼睛来预防事故。

    38岁的周亚玉,是当天聋哑人骑行队伍中唯一的女性,她脸上一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学无止境,骑到老为乐。”这是周亚玉“交谈”时,用笔在纸上“说”的一句话。

    这次骑行大会,周亚玉和伙伴们从太古城出发,一路骑到东钱湖。

    已经骑行三年的周亚玉说,东钱湖环境好,空气新鲜,让平日里压力很大的自己觉得心情舒畅。“有湖有山,还有绿林”的东钱湖让她在骑行过程中,边骑边看美丽风景,“很是一种享受”。

    作为东钱湖的老朋友,陈威军在纸上飞快地“称赞”道:“这儿有湖水,空气干净!”

    虽然因为条件时间有限,他从来不去健身房健身,但是原来的高血压、牙齿松动等状况,在坚持骑车锻炼之后,基本都消失了。

    36岁的李敏是鞋业公司员工,舜龙单车队队长。他们组队骑行两年多,现发展到50多人,已经斩获了诸多赛事的荣誉。“余姚队的强项之一是耐远耐苦。我们有钢铁的意志和信心,风雨无阻。”

    2013年1月,他们耗时30分钟,登上了白雪覆盖的余姚丰山,还去过海拔1020米的浙江永州名山——四明山主峰。每次骑行都没有人掉队或者退出。

    骑行,也彻底改变了他们无声的小圈子。

    现在,网上全国各地的骑友,时常向他们表达由衷的敬佩。周亚玉写道:“从前许多聋人与健全人很少接触,隔离很大。现在与健全人一起参加活动,拉近距离,培养亲邻感情。”

    周亚玉在纸上写道:“骑行让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快乐!”

    从疾病,骑到健康

    飞速后退的景色中,另一支单车队伍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这支队伍里的成员,有的白发,有的满脸皱纹,甚至有的连牙齿都快掉光了。

    “我们是宁波老年骑游队!这位是我们今天来到现场年纪最大的啦,80岁!”一位67岁的老太太指着身边的一位正在随着现场音乐跳舞的老大爷说道。

    这位80岁的老人家已经骑行十年之久,硬朗的身板儿和爽朗的笑声让他显得年轻:“只要天气允许,我每天都会来东钱湖骑上整整一圈。”

    在9月22日的东钱湖骑行活动中,老年骑游队有19名队员参加。车队现在共有队员30多人,年龄最大的是88岁,最小的也有60岁,队员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他们说,这次参赛不争名次,重在参与。

    “我们就是来锻炼身体,东钱湖风景很美,自行车道设置也很好,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看看湖边风景。毕竟我们年龄大了,和年轻人比不了,名次不重要。”现年65岁的队员鲍德根说。

    他自从去年6月爱上骑行之后,每天都会到东钱湖的自行车道骑行锻炼身体。“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是一个适合骑行休闲的好地方”。

    对他来说,骑行东钱湖已经成了自己一种无法割舍的嗜好:“如果一周不骑几天,整个人都不舒服。”

    一位76岁高龄的老先生说话时中气十足,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运动健将的风姿:“我觉得这次东钱湖骑行大会活动很好,可以把单车骑行和健康生活推广出去。这里也很适宜骑行,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保证了我们的安全。”

    64岁的李老太太说,所有参加骑行的老人都是得到了家人的“百分百支持”。因为许多老人在参加了骑行的队伍之后,身体变得越来越好。“像我之前是‘三高’患者,骑行了两年后,‘三高’没了,身体好了许多。”

    更大的传奇,是一位未到场的“最老骑手”。

    1992年,章兆丰67岁。一位医生告诉身患心脏病的他:“最多还有两年的时间。”

    从那时起,章兆丰走上了骑行的道路。而现在已经骑行了21年,身体硬朗,骑行总里程已超过8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圈多。

    现年88岁的章兆丰是骑游队最老的干将。当天他并没有来到东钱湖的活动现场,他的队友说:“他年龄最大,但现在身子骨依旧十分硬朗,骑行爬坡和年轻人体力比起来不相上下。”谈起他的故事,队友们都滔滔不绝,在他们眼中,章兆丰俨然已经成为队伍中的榜样和传奇。

    谈及参与骑行的原因,鲍德根说,很多老年人都有心血管等疾病,“骑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路上既可以锻炼身体,还能看到不错的风景”。

    而且骑行支出成本不高,一辆自行车,有适宜骑行的道路就可以,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了骑行的队伍中。“我们每周三和周日都会组织专门的骑行活动,大家一起出去骑行、看风景。”

    从冷漠,骑到正能量

    同在东钱湖畔默默骑行的刘宗友,有一个特殊的“名号”叫“补胎哥”,宁波人都知道。

    2013年初春,天气还十分寒冷。下班回到家的刘宗友吃完饭就立马躺在床上休息了。晚上8点,一阵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叫醒,

    “我车胎爆了,你能来帮我补一下吗?”电话那头的人急促说道。

    刘宗友马上起床,拿起工具箱,骑上车过去。补完胎,对方对他说了声谢谢。

    晚上9点多,第二个电话又把刚躺上床的刘宗友叫了起来,理由还是一样,车子在半路上爆胎了。

    “那晚我记得很清楚,从晚8点到凌晨,一晚上接到了五个补胎求助电话,有的是自己刚到家躺床上一会,有的还在自己回家的半路上。到了凌晨5点接到最后一个求助电话的时候,我躺在床上实在是累得无法起床。只能希望对方谅解。”9月22日,在宁波东钱湖骑行活动后,刘宗友告诉笔者。那时的他刚骑行完整个赛程,气喘吁吁。

    现年30岁的刘宗友是宁波“补胎哥”公益团队中的一员,来自陕西的他去年加入“补胎哥”团队。

    “补胎哥”来源于宁波当地论坛的一个发表于今年7月19日的帖子。帖子中,“补胎哥”这样写道:“真诚地想为大家做点事。只要在环城北路、机场路、鄞县大道、江南路、世纪大道范围以内,晚上7点以后到凌晨5点,只要是自行车、电动车胎破了的,或者汽车爆胎而且有备胎的,就可以联系我。本人承诺手机晚上开机,只要你打电话求助,我就会以最快速度赶到,绝不收一分钱!请大家放心!”

    “补胎哥”的发起人姓郁,1982年出生,籍贯江苏徐州。2003年他来到宁波,由于自己是一个骑行爱好者,经常会给自己的车修修补补,靠着自己的摸索,渐渐学会了补胎。

    从去年7月网友“鼠目”发帖,成为第一个“补胎哥”开始,到现在整个团队的100多个人,“补胎哥”已经成为一个不断壮大的爱心团队,也成为宁波一道特别的风景。

    “谁都有在路上车子爆胎但找不到人补胎时的绝望,那时候最需要帮助,虽然事情很小,但却让人们感到温馨。”

    刘宗友在“边骑行边补胎”的路上,他也尝到了付出后的快乐。

    有一天晚上,一位四川的老婆婆来到宁波,车胎爆了。“一位出租车司机帮她拨通了我的电话,我过去给她修理好自行车,她连问了6次‘真的不要钱?’,老婆婆说她活了大半辈子了,还没遇到过有人晚上出来帮别人补胎还不要钱的。直至老婆婆走到100米外,还转过身来对我连说了好几句谢谢。”

    关于这份工作,家里人有些不理解,父母都认为白天工作,晚上还要帮别人补胎,身体肯定受不了。刘宗友说:“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我会好好调节工作和公益之间的关系。付出能收获快乐,我觉得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让“慢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骑行正能量的构筑,少不了背后坚实的支撑。

    9月22日下午,骑行大会刚落幕,“东钱湖‘慢旅游’产品开发座谈会”就召开了。

    座谈会博取众家之长,来自宁波、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单车销售公司、单车骑行俱乐部、媒体纷纷对东钱湖未来的多元发展提出了各种建议。

    宁波捷安特公司代表提出“差异化需求出现”;宁波户外协会会长认为东钱湖的“功能被局限化,不应该只以‘休闲’为主,可以串联功能点,并适当提供有偿服务点”。户外协会常务副会长也提出了包括体育运动专一化、专业公路车车道建设等六点关于东钱湖多功能活动点的建议。

    宁波东钱湖旅游与湖区管理局局长唐海伦表示,“四行东钱湖”的品牌,健康生活的理念,已经在逐步地走向大众的生活。

    这指的是“骑行东钱湖、步行东钱湖、舟行东钱湖、车行东钱湖”这四类“慢旅游”产品。“通过它们,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为主、多元文化融合、回归旅游传统’的东钱湖‘慢生活旅游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东钱湖休闲旅游业发展。”

    以“湖泊休闲·幸福水岸”为主题的中国湖泊休闲节,今年已是第五届。宁波东钱湖这一系列开放性、市民参与性强的活动,正展现着湖泊休闲旅游的独特魅力。

    “我们要满足现代人‘低碳’、‘乐活’的生活诉求,让‘四行”变成一种生活状态,最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苏少敏最后的话,落地有声,余韵悠长。

    (本报记者 庄庆鸿 安徽师范大学 丁洁苒 上海大学 侯冬冬)

    本版摄影:尹家和

分享到:
一个湖托起一个梦
骑在山水间,品味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