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悬念地,今年的 “十一”黄金周又乱成了“一锅粥”。无论对谁,这粥都不美味。而当人们检视它难以下咽的原因时,赫然发现一味食材在这里上下翻滚,分外扎眼。
这食材有着多样的面相。在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它是11万人观看升旗后留下的5吨垃圾,在遍布各地的庙宇石碑前,它是 “到此一游”等歪歪扭扭的笔画,甚至,在树梢,它也不忘幻化成人们费力爬上拍照的身影,让那些在电脑前新闻里品尝这一锅粥的人们惭愧得无地自容。
熊熊的烈火催动着粥里的原料翻滚,新闻在七天里变着花样地出现,使人们看清了这食材的本来面目——国人素质的缺失。
在各个媒体的“不文明行为盘点”中,记者们细心地观察着地上的垃圾,认真地推算出各种惊人的数据,犀利地进行各种点评,终于,它超过了有待改善的放假制度,模糊了人们无处释放的旅游热情,遮蔽了不太合理的景区线路和严重不足的产品创新,成了“十一”黄金周人们主要反思的问题。
甚至,有意或无意地,人们忘记了,随地的垃圾背后,往往是本就不多且早已被塞满的垃圾桶,随地大小便遮盖的则是公共厕所前排成长龙的队伍。
实际上,“素质低下”这味食材只是这锅难以下咽的“黄金粥”中的一部分,而且并不是第一次进入人们视野。只是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人们对不文明行为的批评愈加猛烈,愈加愤怒,希望密集的火力能把这个破坏了美好黄金周的渣滓烧得无影无踪。
针对天安门广场上留下了垃圾的人们,不少网民批评他们为“卑劣的爱国者”,更有媒体称这些人是“爱国虫”。从电视新闻到平面媒体,无不争相拿出时间和版面,为这针对不文明行为的愤怒之火再加把柴。
甚至,在《治安处罚条例》中,早就有对刻画等毁坏文物行为的处罚规定。而刚刚生效的《旅游法》也明确提出“文明出行”。
但无论是集体的谴责,还是法律的严惩,又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当江苏的周恩来故居遭到“大面积刻画”时,人们发现,“依据《文物法》和《治安处罚条例》处罚,实施起来并不简单”。一则景区没有全面覆盖监控,很难锁定违规者,二则景区没有处罚权,必须报有关部门才能处置,手续麻烦。
相比于国内愤怒的人群,在“中国人素质缺失”这个命题更早被体会到的国外,媒体倒冷静许多。一篇发表于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文章告诉人们,中国人并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游客。
在中国人到处讨人嫌之前,“丑陋的美国人”早就在二战后用他们“洪亮的嗓音和网球鞋吓坏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继而是“摆出V字手势在所有知名地标前拍照”的日本旅游团。相比之下,直到1997年才开始纯粹以观光为目的到海外旅游的中国人,在境外游的历史如此短暂的情况下,会犯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无意用国外的例子为素质不佳的人们开脱。作为生活在文明社会的现代人,尊重公共空间秩序的素质必须习得。但这篇来自海外的辩解之声倒是为现在熊熊燃烧的怒火浇了一盆冷水——既然素质的提升在各国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又岂能例外?在这个或许漫长的习得过程中,难道每当游人如织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捏着鼻子,灌下一碗苦涩的“黄金粥”?
答案似乎并不那么肯定。当垃圾X吨的数字今年仍然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时,在西安华清池,“游客用垃圾可换矿泉水”的新闻突然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为“素质低下”这味食材换了另外一种烹饪方法。
而相比罚款等严厉措施,武汉的黄鹤楼对于乱刻乱画也想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主楼一楼大厅一角,一台两米多高的电子“涂鸦墙”已经树起,人们可以在上面随意写下“到此一游”,然后尽情欣赏,如果不尽兴,还可以把涂鸦的图片发到自己的电子邮箱中。
食材还是那样的食材,只是把大火猛烧之法,改为适当引导的文火慢炖,苦涩的食材变了另外的模样,下咽时似乎没那么困难了。据说华清池一上午,就兑换出近百瓶矿泉水;而在黄鹤楼,整个黄金周也没有随意刻画的行为出现。
早已有人笃定地认为,如果目前的放假模式不改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的旅游热情都会让“黄金周”变成“黄金粥”。我愿意相信,这锅粥的食材里,甜美的成分会越来越多,但也不得不承认,苦涩的部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难以剔除。这时,大火猛烧只会烧坏了这锅粥,文火慢炖或许能化腐朽为神奇。
不信你看,在游人爆棚的上海南京路、外滩等地,交警们在对行人形同虚设的红绿灯下,手拉手站成一排,红灯时,阻拦人群通过,绿灯时,则如跳舞般变换队形,构成斑马线外的两道人墙,护送行人安全通过。这闻所未闻的“开关式过马路”,竟牢牢关住了让人头疼的“中国式过马路”。
许是无奈之举,我却从中看出烹饪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