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刷两下,画一个大红叉,这是我们最初认识的“错”。醒目、深刻。节前,有人闹着要把小朋友作业本上的叉改成圈;也有人反对,理由是不利于培养孩子面对挫折。
只是,终得有一天,作业本压到箱底,红叉子扔进回忆,成年人的世界里甚至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总要有那么刷刷两下子,在我们为人、行事时,无声地在心底显影,依然鲜红无比。
开错的处方
1+1算错了,打上叉,改就是。可药开错了,输进人的血管里,没法改。
一周前,两瓶多开的抗生素,差点儿流入了一个北京肺炎患儿的身体。幸好家长在交费时及时发现,于是展开了一场北京朝阳医院的“长征”。
上楼,医生单子一扯,大笔一挥,收费处退费!下楼,收费处眼皮一翻,手指一点,门诊办盖章!再上楼,门诊办空无一人,再下楼,收费处不见章不办事。
最终,怀抱幼子在人潮中推挤的父亲和小护士一合计,先给孩子打上针,药不退了。
还是细心的药房大夫最终找到儿科,陪着办完了退费的手续,请医生开了新处方。
孩子的咳嗽声声入耳,医生的嘴角微微一笑:“不小心点错了,麻烦了。”
是的,没后怕,没解释,没道歉,没问责。就像顺手点错了一道青菜,换了就好。
所幸,在医院的混乱管理和繁琐手续中,孩子的病没耽误。但医生薄薄的处方,到病人手里,可是系着安危的重量。
医生偶尔误开处方事小,但关乎民生,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可能是一口呼吸的空气,一瓶当早餐的牛奶,一根筑坝的钢筋,一块铺路的水泥……
它们都是民生这道大题中的小步骤,一旦红叉亮起,差错就无法轻易擦去。
而哪怕做错了一步,都可能失去全部分数。
打错的电话
一句“回家吃饭”的歌词,填满了长假中某套电视节目。只是母亲的盼望,氤氲的菜香,未必能唤回早已踏上独立旅程的孩子。
因为读大学的女儿老不打电话回家,有位湖北妈妈干脆把生活费改成了分期付款,“宁愿她打电话要钱也好”。
与此又辣又无奈的老妈相比,陕西一位独居老人则因差错而幸运。
不久前,这位老祖母想念在外读书的孙女,便拨通电话:“奶奶想你了。”
孰料老人拨错了号码,电话那头,女孩小王起初还以为是骚扰。但电话不断打来,老人时而絮絮诉说,时而嗡嗡哭泣,女孩不忍,每每耐心听着。
一次,老人的电话接通后一言未发即挂断,小王担心,回拨过去,从保姆那里得知原委。
对于这个充满爱和哀伤的差错,小王决定将错就错。她开始每晚给老人电话,自称孙女,陪祖母聊天儿。直到过节时,她还按照和老人的约定登门拜访。自此“你多了祖母,我多了孙女”。
那不过是一根细细的电话线,一头系着家,一头系着漂泊。当你在这头迷恋外面世界的精彩,母亲在那头,期待的,无非是一声铃响,一句平安。说起来,那不过举手之劳。
走得远了,也要回头望望出发的地方。而总要顾念这人之常情,那“人”字的写法,才不会出错。
走错的车道
金刚怒目,横刀立马,一位北京老爷子给执法者的作业本儿上,结结实实地打了一个大红叉。
几天前的上午,这位无名老人蹬着自行车,经过北三环辅路。蓝底白字立着标志,清清爽爽的自行车道上,挡着一辆皮卡式城管执法车,留出半米空隙仅容自行车勉强通过。
见此“路障”,老爷子不干了。他一个刹闸,一脚撑地,手指着车窗,直接向司机开炮:“你本身就违法,你执什么法?!”
车窗内传来的敷衍声显然无法令老人满意,他干脆利索地跨下车子,提高音调,火力加强。
“你能不能过去?”一个声音高叫着。
“能,但这是自行车道,你就不能在这儿停!”老爷子毫不示弱。
最终,城管执法车抛下一句“走啦”,慢慢驶离自行车道。而随着网友上传视频,一众“威武无畏”、“ 仗义执言”的赞叹,抛向老人消瘦的背影。
大抵,我们早就见惯了闯红灯的军牌车,见惯了逆行的警车,也见惯了违规占道的城管执法车。一个敢于监督公权力的老人,反倒成了我们眼里的新鲜偶像。就像几天前的一台颁奖晚会,企业注重食品安全要得奖,村干部勤恳工作也要得奖。
在一个社会中,当应该的变成了稀罕的,不该的变成了平常的,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掂量掂量,对于自己,对于周遭,我们是否画了太多无奈的对勾和圆融的圈圈,却藏起了那较真儿的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