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0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为什么学生负担的重灾区是小学,为什么减负越减越重?

不接地气的教改是条不归路

陈志文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03日   03 版)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批判可谓不绝于耳。但以中国发展的现实来说,就像众多社会关注的领域一样,中国教育不被批评是不可能的。

    因为历史以及社会保障等因素,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形成的教育理念,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思路。绝大多数家长嘴上说对孩子没有太高期望,但一旦面对孩子的教育,多数人都会走精英路线:不是选择最合适的,而是最好的——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能上人大附中,绝不去一路之隔的北大附中,能上北大附中的,就绝不去中关村中学。这就必然导致中国的教育,将面对比任何国家都强烈的择校需求。

    西方则不然,在其社会阶层、行业区别不大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备的支撑中,人们在给自己的社会发展定位时,有着明显的多元性。社会成员自动会分离为精英路线与大众路线,因此其择校需求的广度与强烈程度都远不如中国人。实际的人群定位我没有精确统计,但从美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比(美国约有3.8万所高中,公立超过两万所),大约就能看出一点端倪,超过一半的人还是在走大众的发展路线。

    教育系统则是以私立学校满足精英的个性化需求、择校的需求,公办学校来满足大众路线的需求。当然,一些人也通过购买学区房来实现对优秀公办学校的选择。但基本思路都是用金钱、成绩在选择。

    但中国的教育体系则完全不同,仍然是以公办体系为主,甚至占据垄断地位。但是公办教育体系的基本职能是保证教育基本服务,保证公平,而非选择,而非择校。在这种择校需求畸高,但公办学校定位职能与之相左的背景下,怎可能满足绝大多数家长择校的需求?在这种需求与供给完全背道而驰的背景下,教育被批判也就成为必然。因此,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有先决条件的。

    也就是说,我们所套用的西方教育理念与体系,强调公办教育的基本服务功能,但却排斥择校需求,实际上是不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需要的。

    那么,怎么让多数老百姓满意?

    老百姓的想法、观念,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一时无法改变,也不是教育部门能改变的,那么,我们就直接去解决他们的核心诉求——公平,即在给孩子择校时,我们需要给老百姓首先解决选择学校的机会公平,而不是把所有学校都办成人大附中,办成清华北大。

    这就必须根据中国实际的社会文化、国情、社会保障制度等,断然抛弃西方所谓成熟的教育体系与理念,创造性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念与制度,即在私立教育体系一时不可能建设完备的时候,在公办体系下,给老百姓创造公开透明的择校条件,比如统一考试等更符合中国文化的办法与措施。

    考试这类办法虽然不符合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但这是让中国教育接地气,是在教育问题上的实事求是!

    同时,政府需要有勇气,有担当。我们可以预见到,这种做法必然会被一批不接地气的专家与舆论狂轰滥炸,被一部分利益受损的家长横加指责,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正确的理论”。

    如果仍然按所谓专家“公知”们所指引的那条路,仍然按西方的那套教育理念体系走下去,就是一条不归路。这些年减负、择校治理的实践也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虽然教育主管部门穷尽了所有办法,甚至不惜影响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从教学到考试、家庭作业,出台了一系列操作层面的规章制度,但孩子们的负担却越来越重。为什么?同样,在美国,华人的孩子负担也是最重的,因为我们无法阻止家长在放学后把孩子送进辅导班,我们无法阻止家长正确或不正确的择校需求!

嫦娥玉兔探月:不走寻常路
武昌理工学院“博学”考试引发读书潮
“校园诅咒卡”风靡郑州中小学校园
不接地气的教改是条不归路
考研反作弊手段升级可屏蔽4G信号
安徽首家高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新闻宣传分会成立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