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平凉团组织:为返乡创业青年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马富春 张鹏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20日   08 版)

    隆冬时节,陇东平凉广袤的原野上,处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从大山里走出去的青年又从北上广、新疆、内蒙古,从祖国四面八方赶了回来,他们甩开膀子,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耕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一年来,团甘肃省平凉市委创新思路,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以城市初创青年、农村青年两类群体分类服务,把帮助青年圆“成才梦”、“创业梦”作为服务青年的重要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打通青年创业资金瓶颈,举办青年创业带头人评选活动,建立“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对象档案,开展“千名农村青年培养计划”等多项举措,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营造全社会创业氛围的同时,激发广大青年的创业热情,引导、帮助青年实现创业梦想。

    贴息贷款“贴”在创业青年心坎上

    自中专毕业以来,山里娃范宏波辗转几个地方打工,最后还是回到了平凉市灵台县的农村老家。回乡的范宏波有了“大手笔”,建起了全乡第一个规模化养鸡场。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起初,对这个看起来有些“憨”的年轻人的动作,周围人“觉得很不靠谱”。

    范宏波埋头苦干,搭上了砖瓦房的鸡舍,又按现代养鸡技术,在鸡舍里通上水电,安装了电灯。同时,他还从陕西榆林订制了标准配方的饲料。“要用现代技术,养出不一样的鸡。”遭人白眼时,范宏波总是这样暗下决心。

    如今,鸡舍里养着5000只活蹦乱跳的鸡,范宏波和媳妇按着按钮就可以照顾好他的这些“宝贝”,他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鸡架上捡鸡蛋,然后摞成筐送到山下卖出去。

    “一天能产4000多个鸡蛋,供不应求。”每天一早,范宏波哼着小曲,驾驶着自己的小车,穿行在灵台县的乡镇、街道,给超市、百货铺送去自家产的蛋。这样,他每天就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高宏波心里美滋滋的。如今,看着当年的愣头青挣了钱,更多的人见到范宏波,情不自禁地会竖起大拇指。

    在旱塬上的农田盖鸡舍、买鸡仔,通水电、修路都需要钱,另外,几千只鸡每天要吃掉几百公斤饲料,这些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钱数。创业初期,范宏波曾一度困于手里的钱不够用。

    “最困难的时候一块钱也能解决大问题。”打工攒的5万元全投进去,范宏波又贷了50多万元,才勉强建成鸡舍,买来鸡仔。可数千只鸡喂养需要的周转资金却没了来路,范宏波一下被难倒了。

    最困难的时候,驻村干部、蒲窝乡团委书记姚党找到了范宏波。很快,团县委书记王晓伟就来到了他的鸡舍,了解评估后,团县委担保,从农行给范宏波贷出了5万元贴息款。

    收苞谷、买饲料,5万元足以支撑范宏波维持鸡场两个月。正是这宝贵的两个月,范宏波的周转资金才得以延续。

    “真是雪中送炭,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如今,每次碰到姚党和团县委的干部,范宏波总会笑眯眯地递上烟,用山里人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由衷的感激之情。

    和范宏波一样,同在家乡创业,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的创业青年于建军也一度面临资金周转困难。

    近年来,崇信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日光温室种植蔬菜效益很好。一听到这个情况,在外打工的于建军决心在家乡大干一场,他倾其所有,建成了6个拱棚,两个日光温室大棚。

    “建好棚,周转资金没了下落。”每个棚有8000多元的成本,里面种小乳瓜,买种子、施肥、浇水,于建军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能借的钱也都借了,眼看着周转资金没有着落,“每天急得在村头打转”。

    团崇信县委书记关保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很快联系银行,通过团组织出面信用担保,20天就给于建军贷了35万元贴息款。除此之外,团委还组织于建军参加了团甘肃省委组织的“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种植、农田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团委真是帮了大忙。”有了团组织的资金帮扶,如今,于建军的大棚蔬菜经营得不错,每年能收入30多万元。不但自己致富了,于建军还组建起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乡亲们致富,300多户乡亲参与蔬菜大棚种植,家家都挣了钱,盖了新房子,不少人还在县城买了楼房。

    近年来,平凉市、县两级团组织协调各方资源,想法设法给创业青年提供资金支持。以灵台县为例,先后发放550万元贷款帮助110人创业,带动就业186人。而放大到平凉市,团组织一共为1471名青年发放小额贷款6426.7万元,带动就业1412人。

    技能培训打开创业青年一扇窗

    相比于解决农村青年创业最缺启动资金的燃眉现实,在城市,团平凉市委把服务对象定位在了创业初期的返乡年轻人,实施“千名农村青年培养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培训1000名农村青年,助力提高农村青年技能。

    破题从培训服务开始。

    高中毕业,经朋友介绍,女孩陈菁加入了美容行业。她在西安参加美容专业培训,后又赴山西中医学院进修。几年前,陈菁在平凉市崆峒区开办了自己的美容院。

    陈菁满怀信心,用心打理店里的各项业务。开张以来,生意还算不错,每天都有客人光临,陈菁的钱包也每天有一笔钱进账。可每到月底或年终一盘点,陈菁发现,手头的钱却没多少。

    “不明白钱到哪里去了。”几年来,陈菁一直为挣不到钱困惑着,却找不到答案。

    “货不能及时售出去,也算是长期的附加成本”、“个人的劳务支出也应加入成本核算”……不久前,参加团平凉市委举办的就业创业培训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陈菁醍醐灌顶。

    从那以后,每进一笔、出一笔货,陈菁都会“全程跟踪”;每花一分一厘钱,她都会算得清清楚楚。有了经营上的困惑,陈菁就会打求助电话,请培训老师出点子、开方子。很快,陈菁的生意有了明显起色,不但手上有了存钱,她还想着扩大店面。

    无独有偶。两年前,29岁的李玺从外地回来,听亲戚朋友介绍PVC市场前景不错,大有干头。

    认准了,说干就干。李玺开张了自己的店面,专营工程用PVC。亲戚朋友有做工程的,李玺就给供货;另外,他还积极拓展市场,主动上门给其他工程项目推销自己的商品。

    可让李玺没想到的是,工程上欠账大,一笔货交过去,只到工程结算了才能付货款,这让初入道,手头周转资金紧缺的年轻人一筹莫展。

    “一时骑虎难下。”手头的钱全压在货里了,货又交给了工程项目,自己店里没货又没钱,一时间,李玺进退维谷,不知道该怎么办。

    让青年有困难时找到得团组织

    和陈菁一样,李玺最近也参加了就业创业培训班。“听老师一讲,才知道账做得太粗了。”以往李玺年初投入一笔钱,年底一盘点,两厢一比,就算是经营业绩。参加培训学习了财务知识,李玺恍然大悟,原来成本核算、财务管理有一套科学严密的办法,据此才能控制其中的运行。

    “打开了一扇窗,学到了全新的管理思路。” 参加完培训,回到店里,李玺对相关制度进行了完善,对人员进行了培训。一段时间过去,钱用在哪里了,哪个规格的产品压货多……李玺掌握得清清楚楚,也能按实际情况调整销售策略。

    自2013年以来,平凉市先后有上百名创业青年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创业就业培训班,在培训班上,他们一边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和老师交流自己创业中的困惑,短短10天,学员们收获满满。

    刚刚过去的2013年,团市委和人社局积极协调,发挥团组织接近青年、联系青年面广、了解青年需求的优势,由团组织具体实施面向青年的就业创业培训。凡是参加培训的学员,都可拿到“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就业培训合格证”,据此,再经团组织出面协调,就可享受城镇未就业青年5万元两年免息的贷款。

    “不做虚功,不搞花架子,确保把实实在在的帮扶送到创业青年需要的地方。”团平凉市委书记王蕾知道,团组织服务和引导创业青年,重点在了解青年需求,点对点、面对面地进行帮扶,确保让他们有看得见的收益。

    王蕾介绍,下一步,平凉团组织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创业青年需求,在协调贷款、创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形成工作机制,使各级团组织成为创业青年的“加油站”。“让青年在创业遇到困难时想得起团组织,找得到团组织,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让青年用得上。”她说。

    在王蕾看来,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开始将目光投向西部,这为西部的发展赋予了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如何积极吸引、帮扶农村青年扎根基层创业就业?这是西部团组织必须应对的时代课题。作为青年的后盾,团组织在这个广阔天地必定大有作为。”王蕾说。

平凉团组织:为返乡创业青年保驾护航
王晓睿:与动车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铜陵:社区团组织整合 一盘棋活起来
讲文明树新风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