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5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黄河科技学院:以应用科技大学转型为契机
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跨越发展

王红梅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16日   07 版)

    2010年9月,杨保成博士主持申报的课题《基于新型噻吩功能化的结构导向剂制备介观结构Tio2复合材料及光电性能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黄河科技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普通高校,30年来践行“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愿景,始终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强化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人才聚集高地。2013年,作为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单位,学校紧抓机遇,以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为契机,加快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调整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中青年教师为后备的全方位、多层次高素质人才梯队,满足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跨越发展。 

    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发挥引领辐射效应 

    高层次人才是教学科研的骨干和核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在人才队伍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引领和辐射作用。多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始终坚持高层次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根据应用科技大学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师等,从创新引进政策、完善运行体制、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学校组织专人到全国各地举办高层次人才招聘会,每年达十场以上,加快了引进步伐,拓展了引进途径。事业是知识分子的生命,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最佳结合点。基于这种思考,学校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发展载体建设,先后成立纳米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等8个科研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事业扶持和发展空间,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张洋洋博士,在众多机会面前,最终选择了黄河科技学院,“学校最吸引我的是完善的科研平台。我学的是电子通信类专业,学校建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实验室,它是郑州市重点实验室,郑州市每年有资金支持,学校也设有配套资金。除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在项目申请上,不论资排辈,完全靠自己实力,没有那么多束缚,能很好发挥我的优势。”

    引进人才更要解决其后顾之忧,黄河科技学院已建成教职工安置住房17栋528套(面积60-120平方米),均价在2300元/平方米,远低于郑州市商品房价格。优惠的价格,便利的设施,为各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和人文居住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学校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近三年来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201人,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和智力支撑。

    今年3月,学校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后研发基地首席科学家,实现了人才引进的重要突破。截至目前,已有3位工程院院士来校工作,对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学校依据人才的差异性,设立了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科研教学岗等4个岗位,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做到人尽其才。仅2013年,学校自己培养的中青年教师就有60位被评为副高及以上职称。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引领和导向效应显著。杨保成博士发起成立的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3年内承担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本人也入选国家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我国民办高校中唯一入选对象。

    信息工程学院柴远波教授,自2011年来校后,倡导“以科研服务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理念,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工作体系,并先后创立了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郑州市重点实验室等。

    通过团队项目建设,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了人人参与科研的局面。在他指导下,学校6位教师的6篇文章被“第一届网电空间技术国际会议”收录,激发了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热情,拓展了科研合作领域,对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高层次人才正在成长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着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迫使精英教育开辟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师资需求必然要从“学历+文凭”提升到“素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模式。

    作为首批“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黄河科技学院恪守“服务地方,应用为本”理念,着力于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近年来,学校围绕“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培养模式,以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为目标,采取企业引进、定岗锻炼、定期培训、举办讲座、校企双向培养等方式,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

    在引进上,学校打破重学历轻实践的思维定式,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双师型教师的认证上,学校规定双师型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既要有专业技能证书,又要有一定创新研发能力,保证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科学发展。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工资晋级,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津贴等。

    完善的引进、认证、激励机制,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步发展。目前,学校拥有工程师及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632人,占教师总数的35%,其中高级职称243人,中级职称332人。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出版各类教材和实训教材210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1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在全省教学技能竞赛中有36名教师获奖,6人获得 “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日常教学中,双师型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尝试开放式、学生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改革,为学生搭建学习锻炼的最佳平台,挖掘学生思考和实践潜能。学生普遍反映,双师型教师上课灵活度高、实用性强,教学中能紧密联系现实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的顽症,学生非常喜欢。

    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张茵,曾在戏剧《樊梨花》、电影《鸡犬不宁》、豫剧《抬花轿》中饰演多个角色,主持开封电视台《戏曲大舞台》近百期节目。由她执导、学生参演的话剧《长夜》和微电影《最后一次回眸》曾入选郑州市第十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及第十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其作品均是用舞台形式以外的影视手段来展示教学成果。

    医学院教授黄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新路子,提出了实践教学基地模块化建设思路,建立了ICU实训基地、老年病护理实训基地,推动学科建设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教学上,他注重医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的有效衔接,制定了“临床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方案。目前,学院已开展案例教学的课程达20门,收集整理教学案例160个,其中,他自己编写并运用的教学案例十余个。他还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育,在他的带领下,医学院2013年“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申报36项,获批15项。日益壮大的黄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正在成为学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注重培养中青年教师,推动学校发展“青蓝有序”

    中青年教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过程中,黄河科技学院将中青年教师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意见、建立导师制度、实施实战训练计划、拓展外出培训项目等培养体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和培养力度,为中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搭建广阔舞台。

    学校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爱尔兰垂利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进行访问学习。

    高校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更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通过完善科研制度、构建科研平台等举措,以科研创新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宽青年教师的发展通道。正如董事长胡大白所说,“学院花了300多万元买了最好的显微镜,不但要让学生享受到最好的教学条件,也要给教师提供最好的发展平台。”院长杨雪梅指出,“学院不但要以待遇留人,更要以事业引人,以感情暖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和人尽其才的环境,帮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为此,学校逐步改善教师薪资、福利待遇,建立了6项特色化的福利制度,如每年为青年教职工举办集体婚礼,并安排他们到北京、上海、连云港、青岛、杭州、恩施等地旅游。学校还修建了经济适用房、青年教师公寓、教师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经费,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完善的激励制度,优质的发展平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学校现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9人,郑州地方高校教学新秀及中青年骨干教师50人。

    运动训练专业教师宋晶晶的论文被2012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收录,作为全国民办高校仅有的入围者,她应邀参加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并出席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商贸学院教师武迎春,自2003年来校至今,在学校培养下,不仅拿到了硕士学位,还通过了副教授、高级会计师、KAB讲师评定。2006年她被授予郑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12年被评为郑州地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还作为学校第一位国内访问学者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访学一年。科研上,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主持课题13项,由她担任主编和副主编的教材6部。成就面前,她说:“没有学校的悉心栽培,就没有我的今天。”

    信息工程学院的王照平副教授成为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董雪峰副教授被评为201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黄科院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教师还有很多。

    学校立足实际,放眼社会,吸纳高水平外聘教师来校传道解惑。这些教师来校后,充分发挥自身具有丰富学术成果的优势,吸引和带动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校内外资源共享、教学水平持续提高的良好局面。 

    与时代偕行,必成岁月之勇者。黄河科技学院以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为契机,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一线人才为目标,发扬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在民办高等教育大潮中,勇于改革,敢于创新,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适应应用科技大学需要的人才梯次结构,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发展。

没有作弊考生的成人高考集体舞弊案?
黄河科技学院:以应用科技大学转型为契机
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