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9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守望能源大动脉国门首站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10日   05 版)

    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大动脉连霍高速的最西段是新疆霍尔果斯。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霍尔果斯压气首站,是中国首条引进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进入国门的首站,是全线运营的“龙头”和“心脏”。

    “压缩机不能停!”许玉才站长瞪大眼睛说道:“我这里的西二线四台压缩机一直保持三用一备,365天每天24小时不能停。”许站长说话总是习惯性地加上“我”,语气中透露出一股豪气:“我这里出现故障,下游就瘫痪了,必须负责到底!”

    许站长提到的是国内乃至亚洲最先进的进口大型压缩机组,通过增压将天然气输送至下游管道,惠及下游5亿人。与压气首站一墙之隔的是计量站,是中亚天然气进入国内的“国门”商业计量站,西二线自2009年投产以来,每天通过管道向国内输送8000多万方天然气,北京市一天的天然气使用峰值也是8000万方。在这里,每一方气体都关乎着国家利益。

    王蕾2008年毕业后来到这里,迎接他的第一大挑战是冰堵。

    2010年冬天通气时,哈萨克斯坦的气未过滤完全,气体中含有过量水分,在管道内形成冰,堵塞管道,通气量陡然下降。“想尽了各种办法。”技术大拿倪啸杰说着如同回到当年紧张的场面:“我们在厨房烧热水,一桶热水一桶热水拎过去,浇在管道上解冻。”

    “那么冷的天我穿着棉袄呆在房子里还瑟瑟发抖,他们脑袋上都冒着热气。”保安小陈说,感觉到他们真是拼了命,一定要守住。连续几个昼夜下来,管道热乎了、通畅了,工人都成了冰人。累极了,很多人挨着墙角就睡着了。

    坚守不易,几年下来,最初2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3个人。截至到今年8月22日压气首站已经安全生产1710天。工人们说,只靠抢修不会万事大吉,保证这里正常运营离不开人们日复一日枯燥细微的工作。

    每天每隔6小时就会进行一次雷打不动的场区巡检,倪啸杰熟悉这里的每一个物件,能拆的他都拆过。陕北汉子刘雪磊重点检查金属接地,每一处拍照、将电线捋直,一趟下来要花两个小时;康波副主任在路上看到地上一颗杂草,立即弯腰连根拔起:“草枯萎了就成了易燃物,这里不能有一丁点隐患存在”;曾令山细致认真出了名,发现由于压缩机震动导致螺母松动,避免了重大隐患。

    “孤独是这里的一线石油工人遇到的最大问题,精神上的脆弱要比身体上的疲劳难克服。”西部管道公司的尹竞动情地说:“几个月和相同的人呆在一起,回了家也只会一个人呆着,有的都不知道怎么和外界交流了。因为太孤单,这里的狗只能活一两年。”

    “跑山路,最怕的是没有备胎。”司机说起果子沟的巡线来是另一番感受。越野车在深谷间石壁旁崎岖的道路上行进,时而听到石子溅起击打汽车挡泥板的“碰碰声”,整个车身震颤,隆隆直响。

    我们穿过全长三公里的隧道,在隧道洞口的墙上立有一块石碑,纪念修建果子沟段一号隧道修建时突然先后发生两次巨大雪崩牺牲的十七名烈士。这里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六月会因为大雪封山。

    巡线员们来到赛里木湖,湖水静美宽广,衣服上沾满泥泞,个个肤色黝黑,他们默默地、雕塑般站立着,像战士一样守护着被视为战场的地方,守望着国家能源大动脉的国门。    

    (山西农业大学 崔建伟)

油田青工 新闻学子:90后的心灵碰撞
大山深处的别样青春
就算被世界遗忘,也要拼命追寻世界
在花土沟学会坚强
油娃的爸爸去哪儿了
守望能源大动脉国门首站
铁人队长张大为:愿得一口井 白首不分离
环保先行:大庆让油田变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