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话题

青年技能人才“难招难留”现象如何破解

本报记者 黄丹羽 袁贻辰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13日   T03 版)

    暗夜中,一大滴通红的铁水珠从高处坠落,“啪”一声砸在地面上,飞溅如焰火。这是中国一汽焊工王禹心中最美的“花”。

    他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上斑斑点点的疤痕。“当焊工,烧伤、烫伤都是家常便饭。”王禹不以为然。

    虽然辛苦,但王禹从来没有减少过对焊接的热爱。“自己焊出一件特别好的作品,把它摆在那儿,能欣赏老半天” 。

    王禹最崇拜的人是师傅。“我师傅是一汽集团的专家,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他说,“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师傅都给我很多帮助。”来参加“振兴杯”比赛前,师傅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开始带着我训练,一直要到晚上七点。师傅心脏不好,王禹特别“心疼他”。“他把所有的热情都传递给了我们,我也想像师傅一样,把最好的东西继续传递下去” 。

    热爱焊接的王禹在岗位上不断前行,为的是心中那份热爱和对师傅的崇敬。邵旭鹏看重的,则是单位提供给自己的平台。

    邵旭鹏也是一名焊工。2010年中职毕业后,他和五六个同学一同入职当地国企——石河子开发区汇能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他们每天早上9点半上班,要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一个月能休息两三天,工资3000多元。

    没过多久,同学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集体跳槽到一家私企。他们告诉邵旭鹏:“只要有活儿,一天就能挣五六百元。”

    唯一留下的邵旭鹏还是“没动要走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单位的福利待遇虽然比不过私企,但有“尽心尽力教我的师傅”,更有“鼓励自己练习技术的氛围”。

    努力总会有收获。三年后,邵旭鹏获得兵团技能大赛焊工类冠军,从中级工直接晋升到高级技师,能拿到六位数的年薪。而跳槽的同学还是中级工,而且“每天累死累活,也没时间提高技术,更不会有参加‘振兴杯’比赛的机会”。

    “现在企业对技术工人越来越重视,只要努力,都会有不错的发展。”曾获得第一届“振兴杯”焊工冠军,这次以技术指导身份再次来到沈阳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刘新海对此感触良深,“可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行,嫌累,嫌不赚钱。”

    来自大唐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焊工李宁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进厂学焊接。虽然对这个工种也不是“特喜欢”,但李宁觉得“行行出状元,干就要干好”。他说,“不过这个工作确实有点累。干这行的腰都不好,手上的伤疤像白癜风一样。”

    刘新海记得,中石油下属技校的焊接专业曾经是个“香饽饽”。上世纪90年代,焊接专业的学费一年要七八千元,每年能招收一两千人。现在,国家负担学费,免费的焊接专业每年却只能招到几百人,“还都是家长逼着来的”。而且工作后一旦“干得好,学到技术,就纷纷跳槽到高薪的私人企业去了。”

    青海省海东市美发店老板李桂花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不怎么愿意做美发师这个工作。“他们总会想,做什么不是做呢?我当服务员、收银员哪个不比美发师轻松?”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发师“至少需要三四年”,几乎每个美发师都要经历“从洗头小工开始”的过程。李桂花说,学徒每天至少要站着工作12个小时,双手也要长期浸泡在化学药水中。不仅如此,美发师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术。

    李桂花这几年为招人“伤透脑筋”。好多年轻人来到美发店没几天,就因为吃不了苦走人。她想把美发专业开进海东市的职业院校,结果连着好几年都没人报名。

    这次来沈阳参加“振兴杯”决赛,大家的话题绕不开“越来越难招人”。 李桂花有些担心,“要是没人愿意做美发师,这个行业未来还怎么发展?”

    “我们以前在苏丹盖球馆,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天气,钢板加热得有150摄氏度,一干就是一天,没有人撂挑子。” 刘新海觉得,除了教技术,对年轻人加强“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教育更加重要。

新时代优秀青工新追求:有比物质奖励更重要的
邵旭鹏:90后高级技师携徒出战“振兴杯”
青年技能人才“难招难留”现象如何破解
王先云游学记
领队心语
图片新闻
青春出彩谋发展 技能聚力再振兴
应振兴之势 乘发展之风 亮青春之帜 展技能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