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9日电(记者蒋肖斌)今天上午,抗日名将杨虎城的后人将一盘已有80多年历史的抗日宣传片电影胶片,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也是国博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
在捐赠仪式上,杨虎城的嫡孙杨瀚介绍,1933年,杨虎城将军为了向全国人民宣传其抗日思想,出资聘请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到西北拍摄了反映其抗日诉求、介绍西北地区风土人情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电影是杨虎城生前留下的唯一活动影像。该片全长50多分钟,分为3个部分:一是1933年,杨虎城检阅其组建的国民革命军十七路军,参加阅兵的有炮兵、骑兵、特务团等千余人;二是西北风光,包括华清池、华山等风景名胜;三是1934年,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宋子文在陕西、青海、甘肃等西北诸省的视察。
1893年出生于陕西的杨虎城,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公开要求抗日救国第一人。杨瀚告诉记者:“阅兵是为了纪念‘九·一八国难’两周年。‘九·一八’发生后5天,祖父就发表了《泣告全国人民书》,坚决要求抗日。该纪录片记录了他为抗日做的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祖父在阅兵活动中公开打出了‘摒决内战、统一意志、以图救亡’的标语。”
杨瀚说:“祖父当时担任陕西省主席、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晋公署主任。他宣传西北、建设西北,是要把西北建设成抗日的大后方。当时公开宣传抗日还是禁忌,只有在陕西,不仅言抗日无罪,他还鼓励青年抗日。‘西安事变’在西安发生是有根基的,它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必然事件。”
这盘电影胶片之前由杨瀚的父亲、杨虎城长子杨拯民保管。杨拯民1998年去世后遗留给杨瀚。杨瀚说:“胶片在上世纪90年代转录成光盘,但对该纪录片电影胶片本身的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为了给这部珍贵影像资料寻找一个更好的归宿,让世人能够了解杨虎城将军的事迹,杨虎城将军的后人杨协、杨祁、杨计、杨瀚等人决定将这些电影胶片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收藏。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由于当时技术所限,电影是无声版,国博将根据杨虎城当年的讲话记录,做一些配音和解说。
据史料记载,1933年,杨虎城曾请缨抗日,但遭冷遇。1936年12月12日,他与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发动兵谏,史称“西安事变”。1937年12月,杨虎城和秘书、家人一起在南昌被逮捕软禁,之后被关押长达12年。1949年9月6日,在重庆被杀害,终年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