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好声音的5个关键词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26日   07 版)

    中国

    讲述中国人的故事,体现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好声音》名称中有“中国”二字,但参赛学员并不仅仅是中国人,有很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同时《中国好声音》把受众目标也定位为世界各地的华人,它是全世界华语歌手的音乐盛宴。这种定位不仅源自这个节目的自信,这种壮志雄心也来源于浙江卫视这个平台和《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自身的国际视野和自信心。节目开办四季以来,平均收视率超过了5%,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电视音乐评论类节目,被业内人士评价为“专业品质,精良制作,有星光也有性情”。

    梦想

    把“梦想”从年度热词打造成国人的共识

    还是4把转椅,还是一群唱唱跳跳的年轻人,却连续4年,每到夏季就吸引着亿万观众周五乖乖守在电视机前。歌唱类节目实在太多,为什么独有《中国好声音》有这样的魔力?因为它的核心不仅仅是音乐,还有梦想。201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文化前进的脚步,《中国好声音》风靡全国,在憧憬中摸索前行,成为“中国新生代梦想”的代名词。

    好声音的那些学员都是怀揣着音乐梦想来到这个舞台。他们一方面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另一方面通过这个舞台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转身

    音乐面前人人平等,设计公平公正的成长机制

    与其他综艺节目不同,在这个舞台上只有声音决定一切。眼下,第4季《中国好声音》延续了前两季的风格,选手多以淡妆修饰,服装普通,表演方式也简单到直接上台唱歌,但每一个人都有惊艳的嗓音,每一个人都有动人的故事。这一个个普通人,在走向舞台、唱响人生的那一刻,他们就已变身成了能够唱出人生历程、世间百态的平民英雄。

    “没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外形”是很多选手来参加《中国好声音》而非其他比赛的重要因素。无庸置疑,“盲听”,对实力派选手来说,绝对是个扬长避短的有利规则。4位评委在比赛开始前全部背对选手,这保证了他们对选手的第一印象完全是从声音开始。当评委被选手的歌声打动了,就转过身,意味着他希望该选手加入其团队。一旦两位或两位以上评委转过时,则权利反转,选手拥有对4位评委的自主选择权。“盲听”“导师转身”的方式使得观众对于《中国好声音》的好感度大增,这是一档不以外形、身份论成败的栏目,少了很多作秀的成分。

    少年

    “少年强则中国强”,为年轻人提供乐观自信的舞台

    可以说,好声音舞台上很多年轻选手也在给几位导师有一些音乐上的灵感“刺激”,因为年轻意味着活力和希望,无限的可能和丰富性。

    比如,《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巅峰之夜属于两个90后的年轻人——梁博和吴莫愁。两人用年轻人的态度和音乐,唱出了90后的心声。这是中国第一个音乐类的节目将最后的荣誉交付到90后的年轻人手里,也让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中国90后年轻人的真情实感。自《中国好声音》开播以来,参赛队伍不断壮大,其中以20~29岁的参赛人员居多,在前三季的占比分别是:71%、68%、66%。从节目的歌手年龄来看,参赛选手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居次。第三季90后歌手增长迅速,占比39%,甚至95后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这也说明更多的年轻人越来越期待在这个舞台上挥洒青春,实现音乐梦想。

    大片

    用大制作体现大情怀,用大平台实现大战略

    在筑梦、追梦的7年间,浙江卫视始终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心境、开放合作的机制,塑造属于“中国蓝”的“大片”模式。

    何为大片?不仅仅是大片要有大制作的品质、大手笔的投入,更多的是“叫好又叫座”的大震撼效果,有着伴随视觉冲击力的精神内核和思想的深度到达。大家可能看到了电视大片,但没有参透大片背后的精神追求,大家都看到了大投入大回报,但没有看到大片背后的大情怀。浙江广电集团总裁王同元提出要“做大、做强、做久”的卫视发展战略目标。时至今日,浙江卫视无论是新闻、综艺还是人文节目,都围绕着顶层设计的核心建筑而彰显所要追求的可观性和传播效果,将中国电视带入奔腾的大片化时代——电视节目融远于思想性、臻致于艺术性、丰富于可看性,实现三者的完美统一。这就是“中国蓝”的梦想,也是我们“顶层设计”规划的主要目标诉求。

“中国蓝”逐梦7年 因为热爱
中国好声音的5个关键词
王俊:浙江卫视最先要干掉的,是昨天的自己
《奔跑24小时》《美棠》《蓝色狂想曲》
3部微电影集体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