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机器人手术会代替名医吗

本报记者 李新玲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26日   06 版)

    从高空跌落,脊柱胸腰段骨折无法站立的王先生,没有想到在手术后的第二天就站了起来并且可以行走。而给他做手术的是一群医生外加一台机器人。8月13日,28岁的王先生行走虽然有些缓慢但起停转身都很自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站久了腰还有些麻,但确实没有想到恢复这么快”。

    王先生的手术是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教授及其团队运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的,这是世界首例基于术中实时三维影像的机器人辅助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手术。机器人在皮肤上探明后,为王先生植入6枚椎弓根螺钉。

    “这位患者骨折复位效果理想、固定稳定,术中软组织损伤少,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田伟教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如果用传统手术方式需要开一个至少30厘米的创口,不仅创伤大,而且螺钉定位也很难做到精准,且患者恢复缓慢,通常需要3周至3个月才能下地。

    这例手术成功后,田伟及其团队再次刷新机器人辅助手术领域的新高度——用同一台机器人,为一位复杂上颈椎畸形的患者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寰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手术。上颈椎畸形是脊柱外科领域最为复杂的手术,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通常只能放弃手术治疗。

    “这是高危手术,那个部位的结构非常复杂、血管很多,手术操作中如果碰到血管就会引起出血,碰到中枢神经就会有生命危险。”田伟教授介绍,应用机器人辅助系统,可精确定位、精准操作,这是过去单纯依靠人达不到的。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个神奇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是由田伟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手术定位精度高于1.0mm,比国际上使用的大多数手术机器人系统定位精度更高。而单纯依靠人力的手术精度是2毫米以上,不借助影像成功率在60%左右,借助影像可达到80%,而这套机器人系统的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

    田伟教授最早在国内开始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临床应用。对于这两例手术的成功,他用“已经到了人工智能辅助外科手术的时代”来概括。具体到刚刚成功的实践,他认为导航是基础性的技术,因为可以看到人体内的三维影像,医生能够精准控制。再加上多功能机器人辅助工作,医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这些手术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完全超越人的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田伟持乐观态度,现在的机器人还只是单纯摩仿人的动作,以后技术发展了再加上感知,成为主动动作机器人,手术更加精确。

    利用机器人进行手术,国际上已经有多种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是进行微创手术的高水平机器人,可以通过4到6个钥匙孔样操作通道进行手术精细操作。借助智能化机械臂辅助及高清3D显像系统等设备,融合诸多新兴学科,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

    IBM制造的机器人“沃森”也开始涉足医学。2015年开始,机器人医生“沃森”在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上岗”。中心和IBM联合开发出一款癌症治疗软件——“肿瘤专家顾问”,帮助临床医生制定、观察和调整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

不会与政府打交道是海归创业最大劣势
院士建议打造“数字丝路”
来自人工智能研究的创新启示
95后高考状元:近九成毕业于示范高中
机器人手术会代替名医吗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落幕
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聚焦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