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广告业精英踏进农田种大米

创业成功了,还能做点什么

实习生 冯莉 本报记者 王鑫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13日   09 版)

    还记得10年前风靡成都高校的《校园消费》吗?

    2005年,一本名为《校园消费》的DM(英文direct mail advertising的省略表述,直译为“直接邮寄广告”——记者注)在成都诞生,并在随后的一年间发行至4万份,风行于成都10多所高校。(详见本报2007年3月22日报道《一本DM杂志何以风行成都高校》)

    后来,《校园消费》的几位创始人从大学毕业,开始了整合营销领域的创业。他们创办了广告公司,业务范围辐射重庆、武汉、西安、昆明、杭州等地,年销售额达数亿元。企业还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创业奖”。

    2014年,正当企业做得如火如荼之时,3位合伙人刘洪燕、王林和刘振华转战到一个新的领域。他们创办成都本该如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业是种大米。

    曾经的校园创业英雄,十年之后事业有成,为什么卷起裤管踏进了农田?

    就算当“炮灰”,也值得去探路

    2008年,受经济形势和汶川地震的影响,公司的校园广告业务受到了冲击。面临困境,团队成员开始思考:传统广告业到底能走多远?

    尽管刘洪燕坚信,广告业务继续做下去,盈利仍然会很可观,但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广告业务这条路会越来越窄。

    “做企业领导者和做学生创业者是不一样的,企业领导者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看待所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刘洪燕说。

    2014年,3位创业者都已满30岁。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飞机晚点,在昆明机场候机的3个人聊起了未来的发展。“企业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个人的房子车子已不成问题,除了给自己和家人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之外,还能不能做点什么?”

    刘洪燕是四川省青联委员,接触了社会各个圈子的青年精英,他说:我们公司的产值、利润都很可观,但一直这样做下去,我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到底在什么地方?

    讨论了一两个小时,大家都沉默了。回去之后,团队成员去全国走了一圈,希望寻找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项目来做。“我们跟圈内熟悉的朋友、企业同事、政府官员沟通交流,想知道现在的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从中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走访之后,他们原本打算做一个跟现在互联网模式相似的“O2O”社区物业项目,主要服务家庭。一切规划完备,他们决定找最好的产品。刘洪燕听说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很好,就打算去那里进行实地考察。

    可到了五常刘洪燕才发现,已经很难买到纯正的五常米了。

    下了飞机,刘洪燕想让出租车司机把他拉到卖最好的五常大米的地方。司机无奈地感叹,“现在跑到五常来买五常米那不是笑话吗?一车一车的外地大米拉到五常,套上五常的口袋,你买的米多半是这样的。”

    刘洪燕很震惊。他决定在五常驻扎下来,深入了解所谓的米企业生存现状。他看到,很多企业把米进行了加工,让它看起来更好看,存放时间更长,但加工的过程对人体是有害的。

    无奈之下,刘洪燕决定去找当地的农民直接购买大米。可交流越深入,他越觉得可怕,“你会发现农民也种不出好的大米了”。

    刘洪燕说,五常天然的地理环境因素让这里的大米产出品质较高,消费者对米的需求越大,人们就会拼命提高亩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用所谓的“现代农业化手段”。

    刚刚当了父亲的刘洪燕意识到,原来我们孩子吃的是这样的东西,我们的主食已经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连你吃到的基本的那一口米饭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再去做所谓创新的模式,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既然市面上买不到了,我们自己种。”刘洪燕萌生起这样的念头。尽管团队成员对此想法有争议,但他们有一个共识:这样可以为一些家庭解决主食安全问题,作为创业者,这样做我们心里也更踏实些。

    可选择进军农业,他们的心里也没有底。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企业进入农业以后,失败率很高。而且农业投入大,产出慢,一切都要从零起步。

    “把过去挣的钱拿出来做新的项目,这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刘洪燕说,“就算当探路失败的‘炮灰’,如果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一二十万家庭的主食问题,唤起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逐渐改善我们食品安全的现状,这也是我们创业者实现社会价值的很好的方式。”

    他们在成都高新区租了一套办公室,新注册的公司被命名为“本该如此”。

    让大米回归本来的面貌

    “本该如此”这个名字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决定做这事儿之后,团队成员就一起到五常的田间地头走访,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农民。有一次,他们看到有一个农民蹲在田边看水稻看得入神,便走过去递了根烟。当那位农民得知他们是来找好米的时候,蹲在地上的他“嚯”地一下站起来,说:“那你就找对人啦,我就可以种!”

    农民把他们领到自己的稻田了看,又把他们带回家中尝尝自己种的米。还未到家门口,大家就看到门外摆放了许多瓶瓶罐罐,像是实验用的仪器。

    这位农民叫郭喜贵,在坚持做生态有机种植近20年里,一直在研究如何种出最好的米来。当地人评价说,郭喜贵继承了种米的精华,整个五常他是种米最好的,没有第二个了。

    刘洪燕说,那碗米饭让他非常难忘,“一辈子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米,不需要菜,直接就可以吃。”

    过去,也有其他公司找郭喜贵合作,可大多数人只是想要利用“有机大米”这个噱头卖高价挣钱。郭喜贵很反感。

    刘洪燕一直努力说服郭喜贵加入他们的团队,经过反复交流,郭喜贵觉得“他们好像是来真的”。于是,他问了两个问题:

    “你是不是想种出最好的米来?”、“你是不是想让米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子?”

    “是的,想让大米回归到真正淳朴的状态。”刘洪燕回答。

    郭喜贵因此被打动,他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啊。”

    于是,刘洪燕取了“本该如此”作为新公司的名称。

    希望更多企业加入改善食品安全现状的事业

    要种出真正安全的大米,仅仅依靠郭喜贵是不行的,还需要集合各类专家的力量。他们找到土壤学、微生物、农业等领域的8位专家,秉持“不用农药,只用汗水”的理念,成立本该如此生态大米联合实验室。

    他们还在五常邀约了44户愿意坚守“不用农药,只用汗水”理念的种植者,合作种植五常大米。团队成员王林离开成都,常年驻扎在五常,作为种植基地的核心负责人。

    专家们深入研究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确定用什么样的投入品最合适。不用农药只用汗水,那么到底用什么让能让土壤与农作物和谐相处呢?一系列的问题在专家的努力下逐个突破。

    “本该如此”为有0~12岁孩子家庭种米。有人认为定位太窄会损失一大批客户,但刘洪燕觉得,“损失就损失”,只要孩子能吃得起、不伤害身体就行。

    王林每天在朋友圈里分享大米的现场种植过程:今天做了人工推草,明天施了有机肥……他说,扎根五常的这些日子,自己从一个农业门外汉,变成了半个生态农业专家。

    他们希望用户见证并参与大米的种植过程。在“本该如此”的微信公众号上,有一栏是记录大米种植过程的,从采肥备种、播种育苗到驱虫防害。

    “本该如此”采用预订模式,用户只能在当年4月预订种植水稻,10月才能吃到“本该如此”生态种植的大米。农民们按订购量进行种植,不额外收购,并且以年为周期在“本该如此”微信公众平台上预订。

    今年2月,首批“本该如此”大米上线接受预订。也就是说,人们还没有见过这大米长啥样儿。可是,仅仅靠这一个理念,大米的预定量早已超过了团队的预期。

    让刘洪燕感动的是,在微信公号上,有的“粉丝”说要免费给他们当义工,“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给予我们支持,让我觉得付出是有回报的”。

    更让刘洪燕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站出来,脚踏实地地做事情,生产“良心农产品”,“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改善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愿望就不会太难实现”。

年轻人请用原创技术创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鼓励“双创”要因地制宜
移动互联网创业热中为何安全问题频现
广告业精英踏进农田种大米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