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或许有三种选择:宅在家里、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当然这三种选择可以任意组合:在家里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方宅着。
第三种组合感觉怪怪的,开始我也觉得不可能,但据说这在90后中很流行——在长假中会选择一个想去的地方,然后宅在那里玩几天游戏,假期结束后卷行李走人。换个地方宅着显然和我的度假系统不兼容,在权衡了另外两种方式后,最终选择了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
被车流裹挟着过了山海关,见到久别的小学班主任老师。老师已处于半退休状态,跟随着儿子一家,在同一个小区买了房,从偏远寒冷的四线城市来到交通更便捷、气候更温暖的三线城市定居,专心照顾不到2岁的小孙女。这是从我们那个东北边陲小城出来的老人,所能想象的理想生活。但这样的生活仍让老师留有一丝遗憾:她希望儿子为人夫为人父后不再那么依赖她,希望他更上进、变得更强大。老师的儿子则对自己的专业抱有一些遗憾:他觉得学生时代眼界太窄,打球的思路不够开阔,否则今天可能成为更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和他们一起回忆小学生活时,突然记起六年级时自己曾被选入二人转剧团,但因为家人的反对,才没有走上这条当时没人看好的“艺术道路”。若干年后发现那位“小损样”的模仿秀,其实我也能学个八九不离十,不免遥想,当年如果在“艺术道路”上走下去,今天“苏格兰调情”的会不会就是我了?而长假里比这番回想更遗憾的事是,当开车离开老师家后,朋友圈刷出来一条学生时代班里女神的最新动向:她正自驾向这个城市奔来……
长假归来如愿看上了电影《夏洛特烦恼》,笑得通透,伤得也很彻底。夏洛的梦赤裸裸地揭开了那一代人的遗憾——恨唱歌不是联欢会上的华健,恨打球不是NBA场上的乔丹;愁母亲无奈下岗,愁父亲不是区长;不敢对喜欢的女生袒露心扉,不敢跟势利的老师针锋相对;不敢跟班长学霸舞文弄墨,不敢跟地痞流氓舞枪弄棒。回头想想,也许青春就是这么个玩意儿,怎么过都遗憾。
夏洛看似是回去弥补遗憾的,其实只是证明了那些遗憾是有意义的。不是过去的遗憾塑造了现在的我们,而是现在的我们让这些事成了遗憾。
大学毕业后我曾在乡镇挂职工作了一年,在一次体检中查出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搞得那一整年都惶惶不可终日。今天害怕让领导知道丢了工作,明天担心让女朋友知道丢了爱情,今天听到专家讲解心里刚释然些,明天听到卖药的忽悠又开始紧张起来。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整年除了担惊受怕,几乎什么都没用心去做,留下了很多遗憾。
或许人成长才有遗憾,而且越成长越遗憾。换言之,遗憾往往在你接纳它时才会出现。当与家人度过愉快长假时,才会遗憾以前与真正需要你的人相聚的时间太短;当坚持一年多练习弹琴时,才会遗憾过去怎么轻易就放弃了梦想;当现在做事当机立断、游刃有余时,才会遗憾以前做事婆婆妈妈、瞻前顾后;当真正体会了已有的经历和心境时,才会遗憾拥有时没有好好珍惜。
乘坐地铁或公交车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背影让你觉得很美,但她偏偏一路上一动不动背对着你或注视着窗外,越是这样就越觉得这人会很美。开始很遗憾没有看到正面,现在反而真心希望她别转身,这样就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