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学界视点

中国是文艺复兴研究的未来

本报记者 张彦武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16日   02 版)

    日前,由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IAS)与哈佛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Villa I Tatti,也称“塔蒂中心”)合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并圆满成功。这是四年一度的“世界艺术史大会”明年在中国召开前夕,中国文艺复兴研究界的一大盛事。

    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于13世纪末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随后扩展至西欧各国并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开来,被认为拉开了欧洲近代史序幕——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并称为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本届研讨会围绕中国学术界对文艺复兴的译介和接受两大方向展开,试图探讨文艺复兴在不同历史时段的不同内涵,进而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的振兴提供可能的路径。

    文艺复兴是中国的一面“镜子”

    “中国是文艺复兴研究的未来。”乔纳森·纳尔逊(Jonathan Nelson)博士参与领导的Villa I Tatti,是目前全球领先的文艺复兴研究重镇,该中心并不在哈佛大学美国本部,而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去年和前年,Villa I Tatti在位于上海的哈佛中心举办过两次文艺复兴研究方面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则是该中心首次与中国大陆高校正式合办此类高规格研讨会。

    自2013年开始,来自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美院等8所中国大陆高校的共计36位学者,受邀赴Villa I Tatti访学;为了资助欧洲之外从事文艺复兴研究的学者,该中心近年也专门设立了“梅隆研究员”(Mellon Fellowship)的席位。在介绍美国艺术史家伯纳德·贝伦森(Bernard Berenson)1956年向哈佛大学捐出塔蒂别墅以及该校成立Villa I Tatti的缘起时,乔纳森·纳尔逊回顾道,“正如创始人所说的,中心要‘每年为16名或更多青年才俊提供闲暇与安宁,在闲暇与安宁中引领世界最新锐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

    会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乔纳森·纳尔逊表示,美国盖蒂基金(Getty Foundation)之所以连续3年资助Villa I Tatti的中国项目,该中心近年之所以如此关注亚洲特别是中国,是因为文艺复兴在中国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研究领域,但研究者的绝对人数并不少,“如果在法国、意大利、美国推进这样的研究项目,其影响力会很小,但在中国,它的影响力就会非常大”。

    为了筹备本次研讨会,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与乔纳森·纳尔逊博士通了近一年的邮件进行磋商。周宪教授以海外访学间隙寻访佛罗伦萨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文艺复兴及其艺术杰作的浓厚兴趣以及基于中国本土的问题意识,他说:“文艺复兴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照一照这面镜子,就知道自己和别人的文化是多么的不同,我们就获得了我们的自我意识、获得了差异性的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知己知彼地进入世界文化之林,寻找我们自己该有的位置。”

    中国接受文艺复兴的三大时段

    本次研讨会上,中青年学者与前辈名家齐聚一堂,切磋深入而热烈。今年6月刚刚入职的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高薪博士,领衔编纂了一份文献目录《意大利文艺复兴在中国的接受》;在提交的论文《他者的想象——意大利文艺复兴在中国(1840-2000)中,她认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初之所以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进行观摩、译介和研究,与中华文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遭遇的危机息息相关。不得不打开眼界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危机乃是由于西方各民族通过一个名为‘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运动先于东方步入近代文明,而彼时的中国相比之下不仅国力衰颓,而且深处内忧外患的零散局面。所以一开始,‘文艺复兴’就是作为一种他者体系的文明被引入,作为参照对象,以谋求同等效果的振兴。”

    在高薪所划分的3个典型时段中,中国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文艺复兴的第一次选择性接受,侧重点是民族解放、民族复兴、民族文艺、文艺救亡;到了1978年特别是1980年代,关键词转换成了“思想解放”;200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在北京举行——展示了艺术大师如马萨乔、多纳泰罗、波提切利等的上百件作品,随后两年出现的第三次关于文艺复兴的热潮,则将关注重心放在了“个体主义”上。

    与高薪相呼应,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沈语冰教授梳理了“中国接受西方文艺复兴的三种流行模式”,主要有朱光潜译黑格尔《美学》、傅雷译丹纳《艺术哲学》、范景中译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这三种,“有可能在未来出现第四种新模式,希望这种模式将在中国文化中带来对西方文艺复兴的更为精确、具体的理解”。

    研讨会上,哈佛大学艺术史系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专席终身教授汪悦进作了主题报告《穹顶天下: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艺术如何作等量观》,回溯了穹顶画及其设计在中西方的悠久历史,以穹顶画设计的两次中西遭遇为例,提出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艺术的关系”的看法,并在全球大文化史的框架下审视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艺术发展轨迹的离合。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则以“文艺复兴在东亚思想与学术中的影响”为主题,选取学术史上的若干实例并指出:对“文艺复兴”的理解差异,曾引起两种近代中国变化路径的争论;对于“文艺复兴”及欧洲近代历史的认识,一度成为东亚历史书写的标准模式;东亚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的崛起,甚至激励历史学寻找东亚的“文艺复兴”,以超越近代西方。

    作为对本次研讨会的呼应以及对中意建交45周年的纪念,10月23日,由周宪教授策划的“缤纷托斯卡纳·意大利当代艺术邀请展”在南京开幕,来自托斯卡纳地区(大区首府为佛罗伦萨,该市恰逢今年与南京结为友好城市35周年)的10位意大利艺术家中的7位,实地参加了“意大利画家金陵驻地创作项目”,这一项目将一直持续到今年11月底。

长孙女心中的爷爷胡耀邦
物业管理亟须引入“互联网+”的思维
中国是文艺复兴研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