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50.8%受访者更青睐组织公益活动的校友会

63.8%受访者认为校友会是延续校友情谊的必要方式

本报记者 杜园春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19日   07 版)

    时下,校友会已经成为活跃度比较高的社群单元。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8%的受访者认为校友会是延续校友情谊的必要方式。56.3%的受访者表示校友会上谈感情的少了,谈事情的多了。过半数受访者更青睐经常组织公益服务活动的校友会。

    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吴晓宇表示,自己平时喜欢社交,对于校友会更是热情满满,几乎每次活动都去。“大家曾共处同样的学习环境,身上都有着某种共同的特质。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见到他们会感到格外的亲切”。

    调查显示,21.6%的受访者参加校友会活动的频率较高,“几乎每次都去”。52.1%的受访者偶尔去,17.8%的受访者不怎么去,仅6.6%的受访者坦言从未参加过。

    吴晓宇认为,校友会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形式。“前辈和后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起到共同进步的作用”。他表示,校友会更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大家,获得一份归属感,一份友情”。

    调查中,63.8%的受访者与吴晓宇想法类似,认为校友会是延续校友情谊的必要方式。

    刘君铭(化名)即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他表示,校友会是一个“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寻求进步的人不会闭门造车,校友之间学历背景相似,共同语言也更多。平时通过聊天、资源分享等,能达到‘1+1>2’的效果,是一种良性循环”。

    调查显示,57.5%的受访者表示校友会能促进校友间相互交流、拓宽视野;36.9%的受访者表示通过校友会能积攒人脉;26.6%的受访者认为其代表了一所学校的气质。19.2%的受访者则表示参加校友会是流于应酬,没必要。

    谈到近几年校友会的变化,已经工作7年的刘佳表示,“最大的变化就是活动内容多样化了。刚毕业那几年,大家就是见个面聚个餐,吃完聊会儿就散了。现在每次都有主题活动,并且尽量不重复上一次的内容,更有趣了”。

    吴晓宇也认为,现今参加校友会的人更多了,可供选择的聚集地也多了。“以前大都在学校所在的城市、人多的城市。现在会因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城市”。

    调查显示,56.3%的受访者认为近几年校友会谈感情的少了,谈事情的多了;47.8%的受访者感觉校友会的校友范围更广了,不再局限在班级、专业;41.4%的受访者表示校友会中做实事、看重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多了;33.2%的受访者认为线上交流更多了。

    “之所以称为‘校友会’,首先是它能让校友们得到进步、使学校传统得以发扬。”刘佳表示,校友会的“升华版”,就是能够在交流增进感情之余,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可以组织集体公益活动,传递社会责任感和正能量,这样的校友会会更坚固,也更有意义”。

    什么样的校友会更吸引人?调查显示,组织公益服务活动(50.8%)和组织群体出游活动(44.9%)的校友会被认为是最吸引人的。其他吸引人的形式还有:开展各项联谊活动(43.5%),举办行业知识讲座(29.9%),话家常筑感情(23.5%),吃饭见面(18.3%)。还有3.7%的受访者认为形式无所谓。

    刘君铭总结,校友会是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连接的桥梁,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也是校友发展的根据地。“它从学校中来,带着澄澈的初衷,承载的是一份珍贵的情谊”。

    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12.2%,已经毕业的占87.8%。其中,00后为0.7%,90后为25.4%,80后为48.9%,70后为18.2%,60后为5.4%,60前为1.6%。

54.3%受访者担心会员卡办太多易泄露个人信息
53.7%受访者直言稿税扣除标准与经济发展不相宜
50.8%受访者更青睐组织公益活动的校友会
在美国高中少交一次作业就可能影响毕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