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稽山书院再复讲学之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鄢光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13日   06 版)

    稽山书院最早由宋代著名文人范仲淹所创。范仲淹延聘著名学者石待旦主持书院,稽山书院一时间海内闻名。朱熹在浙江为官,曾在稽山书院讲学敷政。但元末,书院曾一度荒废。

    直到明代中期,经王阳明多年的讲学及扩建,稽山书院再次成为当时国内最为著名的书院。王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郭齐家在《中国古代学校》一书中写道:“明中叶后书院之所以兴盛,尤其是珠江流域新建书院明显增多,究其原因:第一是珠江流域的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二是明王朝出现了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在野士大夫便设立书院,在讲学之余,讽议朝政,臧否人物。加之官学衰落,官学已变成科举考试制度的附庸,一些有志于从事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的士大夫便纷纷创建书院,授徒讲学;第三是由于湛若水和王守仁等著名学者到处建书院讲学,对于明中叶以后讲学之风的兴起,书院的迅速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王阳明于稽山书院阐述“致良知”之学,并撰《稽山书院尊经阁记》感叹说:“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在长达20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中,王阳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院观:将书院定位为“匡翼夫学校之不逮”,认为书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补救官学的流弊,讲求古圣贤的明伦之学。在他看来,“国家建学之初意”,就是明人伦,就是求道,就是培养人格。但因为受科举制度功利思想的影响,这种建学的本意贯彻不了。也就是说,书院是在官学“不复知有明伦之意”的情况下,替代官学去讲明伦之学的。王阳明为此还为稽山书院立了《稽山会约》:立真志、用实功、涤旧习。提倡讲会,是王阳明书院观的另一大特点,也是明代书院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

    “《孟子·梁惠王》有言:‘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而所谓书院者,非有大房子之谓也,为有大师来讲课之谓也。”稽山书院山长范曾在第二届会稽山论坛致辞中为书院做了诠释。

    2014年10月10日~12日,浙江绍兴“首届会稽山论坛——文化中国秋季讲坛暨支遁与魏晋南北朝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稽山龙华寺举行。在众多文化名流的见证下,宋明时期的“越地讲学圣地”——稽山书院复院。两年来,稽山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文化名流、大家学者,面向社会大众举办文化讲座、论坛,越地讲学之风再次兴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鄢光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13日 06 版)

以专业之力保有业余之心 群贤毕至会稽山
《中国青年报》与《红高粱》的两次亲密接触
稽山书院再复讲学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