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很多人会非常注重仪式感,认为这是今后重要的回忆,更是表达爱的方式。但如今,随着虚拟社交平台的发展,以及人们越来越看重实用性,也有人觉得,仪式感已经不再重要。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49.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人们的仪式感减弱了,32.1%的受访者认为增强了。79.8%的受访者表示生活中仪式感重要。
受访者认为传统节日、结婚纪念日和生日最需要仪式感
在北京工作的董雨(化名)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次孩子过生日,她都会举办一个小型的派对,“一方面,孩子十分期待过生日,他们向往一切有趣、好玩、欢乐的瞬间;另一方面,给孩子过生日,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记录。”每到一些特殊节日,董雨都会用相机拍下孩子的美好瞬间,“每次最愁的就是选照片了,每一张都想留着。”她笑着说。
小时候,每到春节,江苏某高校学生张分(化名)都会和长辈一起去串门拜年,但长大后,他就很少去拜年了。“最近几年,我都是通过手机发消息来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关系比较好的,还会用手机发个拜年红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有些仪式被“数字化”。张分认为,虽然从某种角度而言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确实越来越少了。
调查显示,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76.7%的受访者会重视仪式感,其中18.6%的受访者非常重视,58.1%的受访者比较重视。不太重视和完全不重视的受访者分别占18.1%和2.0%。
进一步调查发现,在当下,49.2%的受访者认为人们的仪式感减弱了,32.1%的受访者认为仪式感增强了,还有18.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整体而言,我觉得现在社会的仪式感可能并没有减弱,只是换了个表现方式。”某高校民俗学专业研究生王玉婕(化名)认为,在以前,人们会用传统的方式纪念特殊日子,到当下,仪式感会表现为其他形式,“比如在聚餐时干杯,这些都是仪式感的表现”。
在王玉婕看来,生活的快节奏是人们仪式感减弱的原因之一,“大家都想快一点进入下一个阶段,就会忘记一些过去的传统”。
哪些日子需要仪式感?受访者首选传统节日(69.6%),其次是结婚纪念日(64.4%),还有生日(43.6%)和历史事件纪念日(42.0%)等。
53.1%的受访者认为仪式感是记忆的重要部分,51.2%的受访者认为仪式感是传递爱的方式。但也有44.4%的受访者认为仪式感已被形式化,25.6%的受访者认为是虚荣的表现,14.8%的受访者认为是矫情的表现。
79.8%受访者表示生活中仪式感重要
本科时的毕业典礼让王玉婕记忆深刻,“毕业典礼将大家毕业时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这种仪式烘托了现场的氛围,加深了经历者的记忆。
调查中,79.8%的受访者表示仪式感重要,其中18.3%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重要,15.9%的受访者表示不重要。
进一步调查显示,35.9%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仪式感的爱情不会长久,35.3%的受访者不赞同这种观点,其他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情感博主西风南浦(化名)表示,仪式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爱情的长久,能给恋爱中的女生带来安全感和被重视的感觉。女生或多或少有虚荣和攀比心理,“过生日时,如果男朋友忘记了,或者情人节其他女生收到礼物,而自己没有收到,都会感到失落”。
此外,79.8%的受访者认为生活中的仪式感对孩子的成长重要,其中,22.9%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重要,仅13.4%的受访者认为不重要。
调查中,68.8%的受访者认为仪式感让传统节日更有味道,13.9%的受访者不赞同,其他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王玉婕说,受到条件的限制,某些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减弱了,如果不是因为放假的缘故,这些节日的仪式感会更弱。
从事民俗与文化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益龙表示,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类之所以要建构节日,本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丰富生活;二是给生活增添神圣性。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人类常常通过文化机制把某个特定时间建构为节日,从本质上看,节日就是一种文化。需要赋予节日丰富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意义,不仅是仪式感。
调查中,56.7%的受访者认为仪式感能让人回想起从前的美好,50.6%的受访者认为仪式感使人感觉到幸福,43.4%的受访者表示仪式感使人多一分期待,41.7%的受访者表示生活会更有趣,34.1%的受访者认为会获得内心的庄严感,31.1%的受访者表示会获得精神安慰,31.0%的受访者认为能提高生活质量。
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22.4%,80后占52.2%,70后占18.5%,60后占5.4%,50后占0.9%;男性占51.3%,女性占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