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曾带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人去中国最好的炼化企业参观,说起这里和国外的炼化基地的差别,大家一开始认为国内外技术上没什么区别,后来又说“不对,我们好像什么都差一点,设计比人家差一点,软件比人家差一点,员工比人家差一点,管理比人家差一点”。这“差一点”体现在中国的企业中,就是企业做强了,但缺少国际品牌,缺少国际竞争力,缺少国际市场话语权,缺少世界的尊重。
3年前,中国的互联网上还查不到“工业文化”这几个字,工业文化还是陌生词。如今,有更多的人思考,除了做强做大,中国的工业文化是什么?应当传承什么?12月10日,这个话题在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上被频频提起。
“搞经济是为了挣钱只说对了一半,每一个企业还有价值理性。”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在思索,当世界竞争的格局正在走向以产业文化或者工业文化为主要竞争时,真正影响着国家或区域发展前景的是文化。只有不能模仿、难以购买也难以培育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决定两者之间的差别。
曾经,有人向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建议,雾霾来了,赶快做空气净化器能挣大钱。但她觉得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难道要24小时待在屋子里吗?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意味着要减少使用空调所消耗的资源,所以才决心投入重金和资源研发光伏空调,这是“真正的改变”。关于工业文化,董明珠感触颇深,别人对格力的尊重是来自格力的技术、先进性和信誉。如果空调的核心技术是别人的,那何谈自主和发展?正因如此,她一定要让企业掌握核心的技术,推出优质的产品,才能让格力被世界上更多的人选用,赢得世界的尊重。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提到,同仁堂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当作自己的底线,这说明中国百年老店在文化实践方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彪也意识到:“国内的很多企业采取的往往是追随、模仿、山寨战略,追求的不是高端的品质,更多的是依托成本的优势,依靠价廉占领市场,追随、模仿是换来不制造强国的。”不仅如此,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问题都很严重。赵俊贵说:“中国制造最缺的,是工业文化理念的提升。”
当已经意识到不诚信、不创新所带来的危害,要提升我国工业文化的层次,应该做些什么?
谢彪称,应当坚持把创新摆在提升工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位置;坚持把质量作为提升工业文化软实力的生命线,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优先信誉至上的理念;把可持续发展成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着力点,推进制造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坚持把主动传播作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
朱宏任认为,法律法规和诚信共同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基础,所以文化的理念是合规和诚信,合规是指在社会的层面、国家的层面要遵守法律法规,在企业的层面要遵守规章制度,同时企业的发展还要遵守行规和道德规范,此外还要诚实守信、以人为本。